加强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初探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建构主义学习,学生主体性学习,课堂设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24 12: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3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使用新版教材,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的新探索,这个理论进一步揭示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立足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与社会接轨,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客观主义的哲学传统为基础的,把知识和意义看成是存在于个体之外的东西,是完全由客观事物本身决定的,而学习是把外在的、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学习者身上。建构主义则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它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与理解。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
这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以人为本”,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在教学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
1、符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方式
大学生拥有鲜明的个性意识,喜欢自主展示个性思想,期望通过更多的形式展现自我。由问卷调查得知,36.6%的大学生喜欢师生生互动交流的形式,58.1%选择分组讨论、课件展示等形式,仅有5.3%的同学接受满堂灌的形式。所以大学生们更希望按照个人兴趣、能力找到以自我为主体的模式来达到学习的目标。
2、符合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求新取向
当代大学生见多识广、思路宽阔、喜欢求新、对新事物渴求度高、接受能力强,他们成长的环境促成质疑,在接受传统教育、主流文化宣传的同时,各种新鲜思想不断冲击着他们不成熟的防线。很多传统的教育方式被大学生质疑,教师改革教学方式,让有主见、更为理性和务实的大学生热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课堂,必须下一番功夫。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应用中的尝试
1、“追寻有价值的人生——大学生活规划”演讲会结合绪论课的教学内容,介绍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变化,明确过好大学生活的重要性,为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做好初步准备,开展此次演讲会。学生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学长、开列书目等形式写作大学生活规划,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开个好头。本次课的教学,教师要注意与知识点的结合,可以通过人际关系网画图、“酸甜苦辣”活动体验等教学方法解决学生正在面临或即将面对的思想问题。通过搭建真诚交流的平台,从学生实际出发,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设计中的优势。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学习者掌握应用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是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
2、“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我参与行动
在第一章理想信念的教学中,通过课余时间和假期布置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环保图片随手拍、我的美丽家乡等学生个性化的设计,让大学生走近生活,走进社会,用自己的行动架起从现实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通过走进社会,提高参与度,建构主义认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他们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种认知通过参与共同体的社会互动而完成教学目标。
3、《我眼中的中国》PPT比赛
在第二章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中,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要求学生分组制作PPT,在每次教师授课前分几次上台上课。通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等形式既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深入了解学情,在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理论剖析,入情入理。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积极性,又能摆脱“假大空”的满堂灌教学。
整个课堂活动中,针对个体差异,教师时时注意点拨,比讲台上的宣讲要好一些。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概念、原理的记忆,而这种平等交流的教学,可以让每个学生以自己原有的基础建构自己的理解,各有收获,既人性化,也能实现分层教学。在互动的过程中,因材施教,也能师生间互相促进,学生之间学会相互影响,相互尊重。
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教学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
以上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尝试,是一种探讨,简明阐述应用建构主义进行教学的积极意义。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建构主义教育方式,通过营造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依靠参与、感召、互动、启发等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更好的达到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钟琴,1982年8月出生,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社管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及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