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研究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和谐世界,公共外交,软实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25 08:24
前言:近几年,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国内外的学者对于中国公共外交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多,在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的公共外交应走自己的独特道路,塑造本国团结友爱、倡导和平的国际形象,以软实力为理论基础塑造中国特有的外交形式。
一、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最早公共外交的表现形式是对外新闻传播,虽然它并不能具体的表现中国的公共外交,但是却行使着相同的职能。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公共外交也日趋成熟,其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三个时期。
(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的政权稳定下来,对外传播事业也逐渐走入正规,公共外交也以政府为主体开始推动我国的外交工作,结束了建国前各种力量独自对外传播的混乱场面。国家新闻总署机构于1949年10月成立并且设立了国际新闻局对新闻对外传播的统一管理。而且1958年中央外事小组也成立起来,这些机构的设立初步奠定了我国公共外交体系的建设基础,但是这个时期的公共外交主要宣传的是中国的建设成就以及新的方针政策等内容,并且在文革期间,我国的公共外交遭受到了重创,加剧了中国外交工作的开展难度[1]。
(二)改革开放以后到冷战结束期间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与国外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在此期间的外交工作也重获“自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停办的期刊、报社也都恢复了正常的工作。新的新闻媒体机构也如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出来,并在1980年成立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并于1986年成立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这一时期的中国公共外交宣传主要是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公共外交体系逐渐完善。
(三)冷战结束后至今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很多国家把中国当成了假想敌,认为中国会对全球造成威胁,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学者也开始鼓吹“中国威胁论”,试图去破坏中国良好的外交政策。在此期间,中国的公共外交方式也在逐渐转变,更多的是重视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的外交方针。1991年国务院新闻办成立,开始积极主动的宣传中国的外交方针以及我国文化、历史以及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2]。国家也开始注重对国外的普通民众宣传我国的外交思想,树立我国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
2010年,外交部的“公共外交处”升格为“公共外交办公室”,这一举措标明我国的外交工作向着重要的方向拓展。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高度重视公共外交工作,不断的出国访问,举办记者招待会宣传中国的和平主义思想以及友好的外交方针政策等。
二、中国公共外交发展中存在的挑战
(一)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一些心怀不轨的国家和学者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会对全球的和平与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这种说法的始作俑者们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惜损害他国利益而大肆散布谣言,破坏中国的友好形象。尤其以美国为首的一些世界大国不断散布中国与邻国的关系紧张以及中国内部矛盾较为激烈的谣言,对此,我国要加强与邻国的合作,处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调整对外政策,维护本国的利益[3]。
(二)内部因素
1.公共外交主体较为单一
中国公共外交主体以政府为主,民间的、非政府的以及社会精英参与的公共外交相对较少。这种外交形式在早期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稳定局势,并且高效的进行外交工作,但是随着全球化席卷世界,传统的公共外交已经不能够很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应积极发挥国际组织、民间团体、外出旅游人群等个体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构建全方位、全天候公共外交的崭新体系。
2.公共外交协调体系不完善,机构设置有待提高
我国的公共外交协调体系还不完善,职能分散在外交部、对外友协、中联部、汉办、文化部等多个部门,缺少全局总体规划和沟通机制,而且机构设置也不尽合理。应考虑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或成立更高一级统筹协调部门,避免政出多门、各自为政。
3.公共外交政策的目的意识有待提高
虽然公共外交讲究润物细无声,并不追求短期效果,但不妨加强中国公共外交政策的目的指向性。明确的目的意识,有助于构建清晰合理的公共外交战略框架,从而更好的为外交总体目标服务。新形势下,应减少投入巨大、缺乏长远规划、目标受众不清晰的大规模公共外交项目。
三、深化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创新思路,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机制
公共外交是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因此,制定公共外交的策略方针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机制。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构建良好的公共外交机制势在必行,因此,我国的公共外交体系要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并且合理的配合传统外交,开拓思路,构建属于本国的具有特色的公共外交体系。在“和谐世界理念”下,走本国的特色外交道路,不屈服霸权、不提倡侵略,并不断优化本国的外交理念和实践行为。彰显出中国的民主、友好、和平的外交策略,把和谐世界所体现的原则及其内容有效运用到公共外交运作之中。
(二)公共外交与传统外交协调运用,发展多元化的外交主体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在不断加深,世界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各个国家的合作也日益密切,公共外交手段也是各不相同,各个国家都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而不断优化公共外交方式。中国对于公共外交虽然有了重新的认识,但理论研究仍有待加强。必须充分认识公共外交与传统外交相辅相成的关系,将其作为总体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自身政策的调试。
构建完善的公共外交体系,还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政府为主的外交形式,应发展多元化主体,注重非政府组织、企业以及个人的积极参与。跟外国相比,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团体参与的公共外交较为罕见,中国的软实力有待加强。因此,应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提高我国的软实力,鼓励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发挥其潜在的实力,弥补政府本身的不足之处。而且这些非政府力量的参与,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民主性,同时又能良好的反映出中国在不断的进步,国外公众对于中国的良好形象也就会更加认可[6]。
(三)加强公共外交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国家的软实力
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构建良好的公共外交体系离不开人才的参与,因此,必须加强公共外交人才的队伍建设,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让他们掌握政策、通晓局势并且善于交流,为构建公共外交体系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同时也要壮大对华的友善力量,团结海外华人并对西方主流媒体和知名人士做思想工作,让他们都能参与到公共外交人才队伍的建设中[7]。
国家的优秀人才以及海外华人华侨是构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因素,他们的积极参与能够展现国家的经济力量,同时承载着民族文化等国家软实力的传播功能。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海外华人对于公共外交来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应充分重视海外华人侨胞对于公共外交的促进作用。
(四)积极研究新媒体,注重新型媒体的传播力量
科学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互联网的应用使各个国家拉近了距离,很多国家已经开始运用数字、网络等新型媒体作为推广本国外交政策方针的手段。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手段,已经开始展现巨大的传播、聚合、号召功能,公共外交研究者不能忽视对它们的观察。
一方面,中国不能固步自封,要走出国门,大胆运用新媒体等手段展现自己,让中国在世人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同时,对于不法分子以及心怀不轨之人散布的谣言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去澄清。尤其是新疆的暴力事件以及西藏的实际情况等内容可以通过社会网络对外广泛发布,让世人了解真相,使我国各个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抵制恐怖分子[8]。
结束语:综上所述,和谐世界理念是在新形势、新的国际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战略思想和外交理论,在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的公共外交应在自身发展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公共外交的思路和机制,不断的提高国家软实力,建设完善的中国公共外交体系,塑造中国友好的世界大国形象。
参考文献:
[1]孙建社.和平与发展一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和谐世界[J].江苏社会科学,2011,(5):55-56.
[2]唐小松.欧盟在国际体系中整体形象的树立及启示[J].公共外交季刊,2011,(32):77-78.
[3]唐小松.公共外交:信息时代的国家战略工具[J].东南亚研究,2012,(3):33-34.
[4]阎学通.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政策关系[J].国际政治研究,2013,(6):88-89.
[5]刘国华,陈欢.试论中国公共外交与核心价值话语体系的构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8):11-12.
[6]单成现.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现实性意义[J].法制与社会,2011,(5):15-16.
[7]石之瑜.邻邦一当前中国公共外交的真实挑战[J].公共外交季刊.2010,(12):8-9.
[8]唐小松,王义桅.美国公共外交研究的兴起及其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反思[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35):66-68.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