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训练
  • 发布时间:2014-09-24 14:49

  纵观我国教育现代现状,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多数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长期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强行给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达到教师教学所期望的目标。

  然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制约教育发展,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自己的思想个性,从而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智力。所以,在最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教学方法。努力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自己只起引导作用,让他们尽量展示其自身的才能,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呆板学变为灵活学;把苦学变为乐学。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思想的转变作为前提,近几年来,从一年级接手到现在的六年级,经过反复实践,现以初见成效。在阅读训练这一环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应该做好做扎实。

  一、重视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和写作时息息相关的,一篇文章开篇新颖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样一堂阅读课教师能有一段好的导语,就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求知欲望强,他们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我在教学中就牢牢的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重视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尽力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学生阅读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它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健所在。教师能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从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在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我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能读懂一句话,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在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并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到了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使其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多讲多读,读出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最反对的也是最讨厌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讲授还是再讲授,因此,我在教学课文时,尽量做到少讲、精讲、多读,在整堂课教学活动中,我只指导,只交给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讲读课文时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那些通俗易懂的句段,我就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渎,自疑,自悟的学习中自己解决问题,如果遇到较难的我就先让他们交流讨论,我再做适当指点。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教学任务完成得也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人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适当地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意境,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阅读背景,就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地读课文,既是一种美的欣赏,又能够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五、读说结合

  复述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手段,能促进儿童将消极的语汇转化为积极的语汇,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课文,要避免不必要的“情节分析”可以采用读说相结合的方法。例如,五年级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都是四大名著中节选下来的,篇幅长,情节复杂,如果教师一味分析,学生不感兴趣,听课昏昏欲睡,这种情况下,应让学生在反复读中感知语言,而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梳理课文表达顺序,组织自己的语言。

  复述时,教师可以做适当点拔。为了提高复述的效率,可以让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复述,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交换复述,然后选代表全班交流,师生互相评议,达到复述的要求。复述不同于背诵,它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由组织语言,不要搞千篇一律,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复述的兴趣,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六、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课文中,语言简朴、富有童趣,内容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让学生仿写是一种较好的写作方法。要引导学生仿写,必须在反复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其写法上的规律。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因为威尼斯是一位水上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是小艇,作者围绕“小艇,按照小艇的外形,船夫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的顺序来写,教师可以让学生细读,理清课文的层次,体会作者的写法,发现文章的构段方法。

  接着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仿写作文,在我们生活的小城中,风采车是我们重要的交通工具让学生模仿《威尼斯的小艇》的写作方法,写一写《小城的风采车》,这样,让学生在读中学写,写中促读,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赵秋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