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研究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高职,校企合作,室内设计
  • 发布时间:2014-09-24 12:27

  ——以与青岛优菲合作为例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技能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企业需要的人才的教育模式。

  1 校企合作现状

  青岛优菲是一家以设计、生产、安装整体厨房、衣柜为核心业务的实业公司。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地处辽宁省中部,交通便利,属辽宁省环渤海经济圈,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室内设计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口很大。学院充分利用这一点,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来满足企业的需求。经过近三年运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60%的学生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技能被相应企业在工学结合期间就已定聘,无须学校进行推荐,企业通过合作拓展市场业务,打响了在东北地区的知名度,由此可见,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能使双方达到双赢的结果。

  2 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建设

  2.1 结合专业学生和企业特点确定全方位的培养目标。

  与企业共同制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建立“2+1”培养模式,全方位地理解所学专业和室内装饰企业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衔接,拓宽校企合作领域,明确培养目标,逐步培养学生方向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2 在基于“2+1”培养模式下,校企优化学生管理模式。

  学生在大三一年的企业挂职培训、实习过程当中,接触到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制度相对有限,鉴于此,在实习过程中运用严格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实习锻炼,实习效果良好,并积累一定的经验。从实训环境、实训项目设计,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模式等方面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

  2.3 在实践教学环节,校企间开发适于企业生产的课程。

  为营造企业真实运营和生产环境,学校把企业文化理念、学科类前沿技术以及最新的市场需求技术开发成学生学习的必修课,使学生从思想上融入企业。专业课设定以企业实际需要为背景,如开发企业课程:家具集成、精装房成本控制、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配套解决方案等。

  2.4 基于校企合作平台,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

  在校企合作共建中,学校聘请企业的专家、技师担任特聘教授或实习指导教师;企业聘请学校教师参与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工作。双方在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深化课程改革、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共同开发校企合作办学教材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平台。

  3 校企合作实施内容

  3.1 共建“人才培养目标”

  校企双方建立“优菲工程管理”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实施。

  3.2 共建“学生管理模式”

  尝试运用严格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实习锻炼,实习效果良好,并积累一定的经验。在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基于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学生管理模式上探索更大的空间。

  3.3 共建“课程与课堂”

  按照人才需求设置课程。学校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进行课程改革。同时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

  3.4 共建“教学师资团队”

  通过校企共建,着力打造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由企业推荐在企业工作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充实到“优菲工程管理”班的教师队伍中去,另一方面。由企业为学校加强在职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校提供校外实习基地,并由企业的业务骨干、管理精英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4 校企合作成效分析

  4.1 企业效益分析

  在普遍“高技能人才荒”的现实背景下,联办企业有充足的人才储备,解决企业招聘人才难的迫切问题,缓解企业用工制度的紧张和特殊岗位专业人才的紧缺。企业优先挑选录用顶岗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利于提高员工素质,保障产品质量,保证工程标准;利用学校教师的专业优势进行新产品研发设计、施工工艺完善等,增加获利点,实现利润翻倍;通过设立冠名班、培训班等方式,传播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品牌和无形资产。

  4.2 学校效益分析

  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引企入校后,实现资源共享,缓解教育资源的不足,充分发挥企业的先进设备的作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企业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实现优势互补。从校企合作发展的实践看,以一两个专业为龙头,以相关专业和合作企业为主体,以专业领域或行业领域为边界,以促进教学、实践等资源优化配置为原则,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目的。

  5 总结

  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夯实校企合作运行基础,才能打造好校企合作的坚实平台。构建完整、健全的校企合作教育体系,研究适宜学生发展的校企合作方式与方法,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吸收和利用社会资源,不断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使高职院校教育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小云,缪华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4

  [2]刘洪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1,5

  [3]刘合群,陈小龙.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互动模式

  基金项目: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LZY1336

  ◆刘兴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