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学生作文水平方法探析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兴趣,习写作,读写,讲练结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24 13:13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每一名小学毕业生都直接升入初中,所以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再加上农村孩子见识不广,思路不开阔,无话可写,作文困难。这就为教师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过调查有几方面的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2.语言积累少,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的事物没有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时间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以“宽容”来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学生怕作文是因为作文难。要消除学生作文的畏难心理,就要壮大学生的写作胆量;要让学生想作文,就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有所“宽容”。农村初中学生见识不广,写作基础普遍较差,这是客观事实。如果要求过高,就成了拔苗助长。不顾学生实际,违背教学规律,反而得不偿失。门槛降低了,学生入门就不难。学生入了门,才能逐渐产生兴趣,以宽松愉悦的心境大胆地写作。同时教师还要选择合适的题目。作文题目要适合学生的“胃口”,能勾起学生的“食欲”,让学生我手写我心。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的冲动。如根据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说的兴致勃勃,写起来也就不难了,而且也有了兴趣。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学生多爱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仅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写作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辞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联系课文,适当模仿,仿中求创
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模仿。例如在写作一种熟悉的小动物时,学生一开头就可以写小动物的外形,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翠鸟》或《猫》等等和动物有关的课文,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学会。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力求创新,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3.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泉涌,笔下生花。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等,他们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形成,也需要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三、练是关键,练说练写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练笔是关键,“练”是帮学生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如何引导学生“练”呢?
1.紧扣生活,练说练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笔记。学生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其实,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农村的优势,挖掘作文的源泉。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内容。在训练时,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捕捉所见、所做、所感,如四季的景色、饲养的家禽、田间的庄稼、使用的家具、参与的农活、山中的花草树木、自然中的鸟兽虫鱼、来往的亲戚朋友……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之人,练说练写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2.练说真话,练写真情实感
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在写作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在学生的笔下同学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师都是抱病工作的,邻居都是乐于助人的,家乡都是美丽富饶的。内容千篇一律,缺少新意,有时甚至给学生下个评语也很难,但就是觉得不对劲。对此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他们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
如何引导他们写出真情实感呢?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对于写“真”的作文,给予高度评价,予以表扬。对于不说真话,不写真事的正确引导他们意识到说假话,写假事是错误的。其次,引导学生拓展题材,在生活、回忆中找真。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可以从会议童年到少年,从校内到校外。说说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受教训的”“令人伤心的”“令人后悔的”“令人高兴的”“令人气愤的”“打击最大的”等等,这样可以使一个平常的题目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使学生惊叹题意之广泛。在生活、回忆中选取印象最深的一件真事来写,这就可免去无米下锅之苦和抄袭杜撰之弊。第三,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细细品味,体验真情实感,说出了真话,再让学生动笔就不会空话、套话一大堆了。
3.展开想象的翅膀,多练想象作文
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在写作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敢想,并鼓励学生多想,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在观察某一事物,就可以随意地去想象他的过去未来,或一些和他有联系的事物,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自由的天性。如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写人与自然的文章,有一位学生根据作文,大体内容是:他专门在阳台上放置了一个盘子,用于在冬季鸟缺食的日子,布施鸟食的故事,很有情趣。有时在教学中我有目的地给出一些具有创造性的题目,如《假如我是一只小鸟》《二十年后的我》……
很多文豪的成功都说明了“练”的重要性,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样要以“练”为主。让学生多练多写生活笔记,日记,周记,大作文,小作文……并且将“练”的方式多样化,使学生们在不断地“练”中提高习作水平。
四、淡化批改,注重评讲
不少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都习惯地认为,“精批细改”是语文教师负责任的表现,否则就是未尽到责任。好些教师也习惯于这样做,不管教学工作多么忙碌、紧张,都要面对“作文山”,每天“挖山不止”,力求做到“精批细改”。他们将学生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作文本上“满堂红”。教师的积极性颇高,学生的积极性却掉进了大海。作文本发还给学生后。学生看看分数或评语便塞进书包。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初中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随着年级增高和语文能力加强而自然就会减少,特别是到了初中三年级,错别字,病句明显减少。就是“精批细改”也同样如此。改作文劳而无功,有什么必要呢?
面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淡化作文批改,注重评讲。所谓淡化批改,就是改革传统的“精批细改”的方法,对学生作文可以少改或不改。少改是指对学生的作文只作示范性批改或典型批改。最好是不改而注重评讲。作文虽然可以少改或不改,但是每个学生的作文教师必须过目。根据学生作文优劣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学生作文评估成不同的等级,比如a、b、c三等。同时教师阅读学生作文时要记下作文中的有关情况,如主要的优缺点,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某种有倾向性的问题,等等,为评讲准备第一手材料。评讲时,要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共同性问题进行评讲,要集中目标,突出重点,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要评到点子上,讲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选一篇或两篇有特色的作文作为典型先念给全班学生听一听,然后恰到好处地进行分析,起到一个典型引路的作用。学生听了别人的作文,又听了教师的评讲,心里自然会悟出选文好在哪里,还存在哪些问题,自己的作文有哪些差距,该怎么改进和提高。
总之,我觉得,农村孩子,只要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照样可以撬动地球。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使用新法。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大胆进行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一条既能减轻师生负担,又能收到良好效果的适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这是语文教师的义务和责任。
◆徐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