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科学解析社会若干理论焦点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焦点
  • 发布时间:2014-09-25 08:25

  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凭借掌握的物质手段才“凌驾”于自然和社会的,现实生活中人的欲望排遣与满足最终取决于物质手段的提供。精典理论这样论述:调动一个国家、民族、集团背后最强大动力是经济,它决定社会成员的生存状态、情感体验。具体而言: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依赖一定生产力,受制于客观条件,一个时代只能提供一定的生产力,于是围绕现实的生产方式,人类被一条无形绳索捆绑在所谓的生产关系上,理论概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低效率生产力时代,生存强烈欲望逼迫,生产方式单一,强制性越明显,社会形态愈鲜明。

  为助于理解,充分吸取理论素养,历经时间与实践的洗礼,马克思主义迄今还熠熠生辉具有恒久价值的合理内核是:1、矢志追求人类的解放,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平等、民主、富足,人性的全面自由发展,如此宏大而正义的理想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定位。2、永无止境的怀疑、批判,随时矫正主观偏见,竭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彻底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性自觉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武器。3、理论的基石不仅仅凭借语言符号的思辩逻辑,而且尽可能纳入数学的理性工具。4、实践、再实践,主体与客体的真实相互作用、相互验证,无限逼近真理,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动力源泉。

  二、国际政治、现代战争、文化的实质与表象

  当今时代无论何种国家政体,由于国际因素干预,经济的全球化,使国际政治复杂化,精细解析国际政治,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实力的此消彼长与现实各种矛盾交汇是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象,追求进步与物质生活的充裕,谋求平等与独立是世界各族人民的梦想,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永恒主题,这是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深层精神动因,而国家以科技为核心的经济实力才是最根本的、最具活力的变革力。

  透过硝烟看历史,不难发现,战争无不是人与人活力的对抗,在客观物质条件及技术既定前提下,总是预留有人的素质能力驰骋空间。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科技战争,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战争依然遵循其不变的内核:一是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驱动战争的最终是经济利益,尽管在特定时期杂合各种诱因,如:文明的冲突、民族的恩怨、信仰的差异等。二是战争总是从最薄弱处着手,企求以最小代价达成最大利益;不战屈人之兵,集中优势兵力,注重情报,善用地形,为达成胜利无所不用其极都是对战争这一法则的注解。三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总是优先投入到最富挑战性的人类战争,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武器的更新,进而推动战争理论的更新。

  文化的样式则是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及各民族所处的地理因素和自然人文条件的多样性导致的,它意味着人感受自身本质的多样性,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与人文意义,但不具有决定意义,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具体发展样式的外在形式。“文化”的功能:一是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二是优化社会结构,适宜于人类整体发展或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三是满足主体内在需要,使人感受本质的丰富性,提升生命质量。由此文化的样式按层次可分为:一是基于揭示自然、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二是协调平衡人类关系的规则、制度、伦理体系;三是指向主体内在审美需要,使人感受本质的丰富性,提升生命质量,激发利于生存、发展的内驱力的一切精神成果及载体。

  三、人的解放、民主政治与人文精神的解析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性的全面自由发展,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其焦点指向:强调群体至上必然扼杀个性解放,公有制为主导必然带来托管者的渔利,扼杀竞争的效率与公平,精英民主必然导致普遍民主传导上的失真,即所谓的社会主义体制二律背反具有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人性的全面自由发展在漫长的人类演化史中可能是永不可及的梦想,必须承认这样一个命题:实现人性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合理的价值取向,它是一个历史动态过程,是具体实践过程,且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合理社会架构,即她在首先解决多数个体的合理愿望基础上为单个个体愿望实现提供最大可能,同时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又是人类全体自由发展的基础。

  实践反复证明,只有社会成员普遍觉醒,少数人的欺骗愚弄难以得逞,这时社会经济又发展到一定程度,那么一种历经意志整合的民主政治才得以施行,真正合理的政治运行机制才得以建立。生活在实用主义盛行的年代,可怕的是理想主义激情与反叛精神丧失。社会的真正文明与进步,是与这个社会中要求更合理、不廿于现状、渴望幸福且敢于执著奋斗的精神分不开的,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缺乏进取与自律,无异于生命的终结。感伤于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生存竞争压力剧增、自然环境破坏、传统美德消解、因科技长足发展对宇宙本质逐层揭示导致对生命神秘、敬畏心理消失,人们开始对前景沮丧。人们怀念昔日田园牧歌似的农耕生活、淳朴民风,向往封闭隔绝,贫困、苦难条件下呈现的人性光辉,诸如亲情、爱情的美妙体验及艺术审美感受。是啊,那种令人如醉如痴、动人心魄的人文意境激起多少人对生命美好的珍视和战胜苦难的勇气。作为一个理性进取的人应该自觉追求作为人应有的本质丰富性,这是提升生命质量的需要。

  针对现代文明病,无法开出灵舟妙药,只能参照历史,遵循普遍人性原则,做出抉择。社会自身问题也只能依靠社会自身解决,实践到了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

  [2]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军队高中级干部理论学习读本,解放军出版,2010

  [3](美)摩里斯.贾诺威茨.国际政治,[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韦先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