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安全教育培训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安全,教育,培训,途径
  • 发布时间:2014-09-25 08:15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的有效途径,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值得深思的是,尽管各类培训班不断举办,安全检查接连不断,而在生产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安全生产纪律等现象却屡禁不止,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使安全教育培训卓有成效?本文就此作一认识性探究与思索。

  (一)根据培训需求科学设计培训方案

  培训方案设计是为了实现培训宗旨,将培训需求转化为培训课程,进而决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解决通过什么途径,培训哪些内容,使学员达到即定要求的问题。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工夫:

  1、以需求分析为依据。培训部门要及时了解发展战略,跟踪发展动态,积极参加安全工作会议、安全检查活动及事故隐患评价分析工作,掌握生产现状、安全管理与技术发展信息,分析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生产的结合点。培训项目开发前,要重视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考试侧评、技术鉴定、座谈讨论等多种途径和手段,搞清楚哪些岗位、哪些人群是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职工迫切需要的。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参训者的态度、知识和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之间的差距根据能力差距即需求缺口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组织方式,坚持做到因需施教,因人施教,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提高能力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从现实问题出发,在课程设置中要设计一定的带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环节或项目,比如安排案例分析、现身说法、现场操作等,让学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岗位需要分层实施培训

  1、管理层培训———重点提高管理能力

  管理层是安全管理落实和执行的关键环节,管理上的“棚架问题”往往出在这个层面。这个层次涉及安全管理人员、专业部门人员和基层管理干部三大部分,培训重点是提高管理技能,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关键是在教会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的方法”上做好文章。要围绕落实“四个一切”开展培训,即:一切工作有标准,一切工作具备基本条件,一切工作按标准操作,一切工作按标准检查落实。这“四个一切”是管理层抓好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对管理层培训增强针对性的基本思路。管理层培训要根据这个基本思路,研究培训需求,提出切合实际的培训计划。对安全管理人员重点进行安全管理系统知识、安全检查技术和相关标准培训,达到懂专业、会管理、能检查出深层次问题的要求,提高综合监督能力;对专业部门管理人员主要进行“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意识、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检查和检查标准培训,解决懂安全、会检查的问题,提高独立负责能力;对基层管理干部着重开展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基本方法、安全基本知识、具体的安全制度规定和标准培训,解决能负责、知规定、懂方法、会检查的问题,提高现场把关能力。

  2、操作层培训———突出操作技能和执行力

  操作层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层,也是执行力的最终体现。这个层面有两类人员,一是职工全员;二是重点要害岗位人员。对这个层面人员的培训重点应突出技能和执行力。首先以强化意识培训为主,增强岗位安全责任感;其次是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着重进行安全基本知识、岗位危害识别方法、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应急和自救互救技能等培训,强化员工业务素质,提高岗位应急处置能力。具体实施中,可以运用“全员轮训、危害识别、岗位演练、技能考评”四位一体的方法来强化员工的技能训练。针对操作层的培训要把提高员工技能作为基层安全生产的突破口。一要做到制度健全。“有章”是前提,“懂章”是首要任务。有了制度和标准才能谈执行力;二是培训跟上。有了健全的制度和标准,必须通过培训,让所有员工掌握安全生产的标准和要求,这是正确执行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三是执行没有借口。

  (三)把握成人特点采用灵活的培训方法

  安全教育培训要切实把学员作为一个真正的学习主体去考虑,把他们放在学习的主导位置上来。教师不能包揽整个课堂,要改讲授为主为师生互动为主,改封闭式课堂为开放式课堂,推行“三个三”培训模式,把“讲授、训练、交流有机地统一起来,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培训时间,以“能”和“会”为中心,注重能力训练,使学员能用会做。要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和内容,不断创新培训方法,精心设计和选择互动式、研讨式、观摩式、案例分析式等灵活的教育手段和培训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与学员的双边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培训的生动性和实效性。学员的经验或教训是培训的宝贵资源,开辟学员论坛,组织学员相互交流,共同分析经验教训,可以达到经验共享、互相交流、相互促进的目的。在培训过程中,要将学员论坛作为一种正式培训活动列入培训计划。在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中,提倡培训前“三个带来”和培训后“三个带走”,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方式。“三个带来”是指在参加培训时,带着本单位的安全管理经验和案例来;带着本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来;带着本单位希望上级安全主管部门了解的情况、问题和建议来。“三个带走”是指在培训结束后,带着解决本单位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路走;带着兄弟单位安全管理的经验走;带着上级安全主管部门的方针政策和对的要求走。“三个带来”和“三个带走”的要求,为学员积极参与培训并成为培训主体提供了动力源泉,真正使学员学有收获,学有提高。

  综上所述,安全教育培训要围绕生产和安全管理实际,开展规范的需求分析,设计针对性培训方案,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要结合成人学习特点,务实改进培训方式,综合运用相互结合、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效果,促进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邵宗杰,教育学教程.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王国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