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略读课文教学路上的些许思考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利用提示,抓住片断,拓展链接
  • 发布时间:2014-09-25 08:26

  对于略读课文教学,笔者曾经也迷惘过: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篇篇文质兼美,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割舍,教学时,还是习惯于从字词到篇章,从语法修辞到思想感情,面面俱到,精雕细刻。随着年级的升高,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篇篇精读是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所以,略读课文教学之路需要重新审视,重新规划。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如何走出一条略读课文教学的规范化、常态化之路呢?

  一、把握略读课文地位,利用课前提示,确定学习重点

  新课程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略读课文就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而编排的。如果把精读课文比作是精粮,那么略读课文就是粗粮,只有两者合理搭配,才能健全学生的阅读消化能力。

  略读课文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它的教学时间短,要求我们老师快而准地抓住教学重点,不贪多求全,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教学整体,产生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和陶冶情操的功能。人教版教材每一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有一段提示语,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这个部分一定要精讲挖深,其他部分则可以一笔带过。所谓“舍得”,是有“舍”才有“得”,抓住关键的一点训练好,学生的收获不会少。

  《景阳冈》一文的课前提示语是这样的:课文写的是广为流传的“武松打虎”的故事,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可以谈谈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段提示中的“认真读”、“具体描写”等词明显交待了学习的重点是“打虎”的情节,这部分是最需花工夫的文本,一定要多钻研,其他的内容则可以一笔带过。又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的提示语是这样的: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读着提示语,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本文的重点内容,一是弄清楚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二是如何克服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如此,在课堂上以提示语为依据,突破了全文的重点、难点。

  像这样依据提示语,学生就可以很快地找出课文的要点、难点、疑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减轻了学习的负担,增加了学习的信心,情绪、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锻炼。因此,教学中我们要以每篇课文前的提示语为抓手,实施略读教学。

  二、抓住略读课文片断,对比精读例文,迁移阅读方法

  略读课文,从性质任务的角度分类属于练习课型,它除了承担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等阅读教学的共性任务外,还承担了以下特殊的任务:将精读课文中学得的知识方法进行迁移应用,进一步训练巩固。从这个意义上说,精读课文是“例题”,其任务是“学方法”,略读课文是“练习”,其任务是“练水平”。

  略读课文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呈现在教材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以一个精读点作为例子,在引导学生品读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意图。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应重视方法的训练,特级教师王燕骅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丰’。”所以,略读课文教学要着重思考如何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悟方法”到“用方法”的过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很好地体现教的示范性和学的主体性。

  如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在引导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根据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学习经验,要求学生把描写母亲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重点词句找出来,在自己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交流,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探讨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接着选择自己喜欢的镜头反复品读、体会,每个组选派一名代表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断,读的形式可以自选,这样以读促情,让学生受到心灵的触动。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精心选择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细”读的片断,引导学生细细品读,通过有层次、有取舍、有详略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熏陶、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拓展略读课文链接,搜索相关资料,提高学习实效

  略读课文一般都安排在精读课文之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需要让略读课文发挥向课外延伸的作用,加强课内外的联系。如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等。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比如上《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堂课前,笔者布置学生借助网络、课外书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等信息,找一找大陆漂移说的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穿插了许多课外资料,如补充魏格纳去实地考察的一些记载,补充医生的劝阻的话语,补充魏格纳长眠在冰天雪地中为地质事业献身的资料,这些都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

  总之,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而且要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潜心入文,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有效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行走在略读课文教学的路上,终究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7)

  [2]《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方亮辉《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9.02)

  ◆潘玲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