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初中政治,教学,创新
  • 发布时间:2014-09-24 14:47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以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调动学习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体。其中,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为了学。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以调动和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多思”。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法律常识》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表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当讲到“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师进行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多说”。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巩固、拓宽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如讲到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时,联系党的十六大的精神,结合我国股份制经济的发展,讨论和领会“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的理论含义;讲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可进行“权利和义务是否可以放弃”的课堂讨论等。这样,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多做”。即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所谓“不动墨笔不读书”。教师要在课前安排预习,课堂督促笔记,课后布置适当的练习,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自己编写试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

  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摸索出一些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说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形象情景,使课堂来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堂与生活相连。在教学中我主要实践了以下几种情景教学:

  1、图象情景。图象情景就是利用适合教材内容的插图、漫画、影视资料、多媒体等将学生带入教师所创设的感性空间,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创设表演情景(角色扮演)。高尔基说过,按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我能够抓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接受能力强的特点,经常将部分教材内容编排成小品、课本剧、故事剧等文艺形式,让学生通过完成角色扮演的方式去完成教材内容,实现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实践证明,创设表演情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3、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景。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呢?问题来自于实际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就要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初中政治课的知识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很多时候,问题情境就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老师刻意创设。学生只需要把自己生活中的不能理解、不能判断的事物提出来就是很好的问题情境。

  三、教师应当不断完善自己,提高政治素养

  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这样才能以理服人,以德服人。首先,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政治理论观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政治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熟稔于心。其次,一个优秀的政治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当具有实践精神,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使课堂焕然一新,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积极加入教师的教学活动。实践出真知,只有不断地实践,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寻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也是贯彻了政治思想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最后,作为政治教师,能够以德服人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教师自身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提供道德的标杆,通过高尚的言谈修养来影响学生。在思想上,充分表现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国家大事、民族发展的关心,对学生的关怀。在行为上,平等的对待学生,尤其是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帮助学生发现优点,克服不足,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尊重信任学生,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特别是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在师生关系上,能够主动与学生拉近距离,成为亲密的朋友,放下老师的架子,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获得学生的信任,力求师生之间产生共鸣。

  总之,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公民道德感和责任感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基础性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政治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庆英.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兴趣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2.

  [2]戴伯韬.政治教育应起主导作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1.

  ◆刘立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