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数学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对策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对策
  • 发布时间:2014-09-24 12:21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尤为重要,当学生真正意识到需要问“为什么”、“怎么回事”、“如何解决”时,这才真正激发了学生主动性思维。在高中数学过程中,老师一味地讲解、一味地提问,学生思考、提问却是屈指可数。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成为高中数学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创造愉悦环境,引导学生树立质疑精神

  美国心理专家罗杰斯曾说:“成功的教学主要依靠一种诚挚的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稳定安全的课堂环境。[1]”所以,高中数学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切实扭转学生与老师对立的现状,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安全意识,精心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广阔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一种批判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挑战课本知识、挑战参考资料及老师,敢于将自己的观点表现出来。

  例如:学习“算法的概念”相关知识时,教师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来实现新课的导入:某人携带了5匹狼与5只羊过河,但是河上只有一条船,而船上只能容纳一个人与两只动物,若是没有人在的情况下,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羊的数量下,狼就会将羊吃掉,而这个人应该怎么样才能将所有动物全部运送过河?这样的问题能够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究兴趣,必然会马上投入到新课学习活动中。

  二、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学生问题意识

  高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敢于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或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得学生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学习环境。学生在不断探究过程中,努力进步,就能够独立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联系课本知识,引导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问题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导数这一知识点时,老师精心设置了以下例题:在某个地区建立了甲乙两个工厂,甲工厂处于一直线河岸的岸边(A),乙工厂处于河岸B处(距离河对面40km),乙工厂垂直于河对岸(D),与甲工厂(A)距离为50km,目前两个工厂决定在岸边建立一个供电站(C),甲工程到供水站的水管理费用为3a元/km,乙工厂到供水站的水管费用为5a/km,请问将供水站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得水管费用最少?(如图所示)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使用导数原理,从而计算出在AD之间距离甲工厂20km处建立供水站的费用最低。这便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利润问题,怎样才能获得最佳的利润,这便是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在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

  三、适时评价,指导学生善于提问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善于利用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科学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得学生切身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不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2]。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给与鼓励,及时评价,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老师在激励学生深入探究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有所差异,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完全偏离了教学重点,有些问题比较简单和幼稚。高中数学教师不得随便“亮黄牌”,需要给与学生赞扬,又巧妙地向学生讲解问题所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又将学生的全部精力转移到了思考的问题上,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缓解学生紧张的心理,增强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学生有些时候可能会想到很多奇怪的问题及有效的解决方法,老师必须充分给与表扬,甚至帮助学生将其制作成研究成果报告书。及时捕捉学生闪现的创新性思维火花,利用合适的方法予以展示,鼓励学生不断去发现,去创造。此外,为了提高学生问题的质量,需要老师科学合理总结,热烈欢迎每一个学生提问,老师不能置之不理或应付了事地回答学生的提问,不能让学生感觉自己的提问毫无价值,必须充分表扬提问的学生。同时,制作提问记录册。将学生提问情况纳入到小组评价内容中,小组组长真实记载每个学生提问次数及提出的问题,这些直接关系到学生期末评价结论。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而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的燃火器,是主动学习的助推力。学生只要敢于提出问题,高中数学课堂将会更加的活力四射。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学生传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力,进而培养出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建中.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11):125—127.

  [2]沈建军.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9):2147—2149.

  ◆王永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