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生,创新,教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23 08:45
要培养一代代创新人才,必须从孩子们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就有想创新,敢创新,乐于创新的意识。只有从孩子们抓起,各级各类学校不懈努力,创新人才才会辈出,众星捧月,中华民族定有杰出创新人才涌现的那一天。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摆在我们当今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当务之急的重要课题。依笔者之见,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去努力。
一、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树立较强的创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真正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教育对象。要从灵魂深处认识到,学生并不比老师笨,学生有很多老师想不到,想不透的问题和智慧。世界上有许多难题难事需学生去破解。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才会充分尊重每个学生,才会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学生只有充分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注,才能更好地更有勇气地去想他们要想的新问,表达他们的看法,做他们想做的新鲜事。
二、课堂教学要有益于学生的创新
首先教学要高度民主。组织无拘无束的开放式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努力创造适宜独特见解的课堂情境;其次,课堂硏讨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除了对获得正确答案的学生予以肯定外,犹其要注意激励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从不同角度去发掘他们的新奇思路。对于他提出的各式各样的言之有理不同见解,即使离奇、荒诞也要容纳。学生的见解如果出现错误或偏差,但其思维过程尚未完结,有可能在再思考再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而自我矫正。此种情况下,教师千万不要急于做出否定性评判,可把机会和问题留给学生去深入思考。如果学生的见解有悖常识,但又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或者超出教师或人类的已知范畴,那更不应该随意否定;三是课堂教学应注重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不断发展的条件。这个条件的前提是要营造平等.宽松.激励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因素。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敢问,想问,乐问,善问的习惯,鼓励学生敢于向课本,向老师挑战。不唯师是从,不唯本是从。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标新立异,敢于创新。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要给学生提供人人动手,人人成功的机会、时间和空间;四是要善于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目前的新课标教材在编排时就留给学生创新思维较大的空间,就看我们教师如何用好教材,如何善于拓展教材了。事实上,同样的教材,抓不抓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过程完全不一样。例如,教一道数学题,如果仅仅是满足于学期掌握教材上的解答方法,那完全可以照本宣科。如果教者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会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方法,就会多方面启迪学生探索解题的新方法,在探索于发现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自主立新的机会和空间。这就是他们心中创新意识的萌芽。
三、教学评价要有利于学生创新
教师在教学上对学生的评价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较大关联。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脆弱的,需要教师的爱心呵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保护每个小学生的创新萌芽。对他们的种种提问和做法,不管是否可取,那怕是有误,都要用激励的口吻去评价。要知道,最起码他们敢说敢为了,这就是创新的起步。这起步是珍贵的,是十分可喜的,千万不能叫停。一般来说,教师往往爱赞赏那些听话,与自己想法一致的学生,而对那些与自己看法不一致,答案不“标准”的学生则是不太看好,甚至呵斥。或未等学生说完己见就予以制止。其实此种评价学生的做法极大伤害学生创新意的萌发。
四、作业的部置要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不少教师部置作业喜欢搞统一题类,统一题数,统一格式。甚至于每行写多少个字都要给学生定框框。笔者认为,除了必须规范的格式外,对于诸如每行写多少个字,多少题,大可不必作出规定。宏观要求就可以了。放手让学生去设计自己的作业,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真正做了一次次主人,不再是一切得听从老师安排的被动者。他们会以主人翁的身份去精心设计自己的每一次作业。这一次次作业都会有不同的新“产品”。教师在作业评价时再加以展示,评比,褒扬,学生的热情就会倍增,学生创新的意识就会在一次次自主作业中得到催化和增强。
五、要把创新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
多少年来,我们的不少学校,我们的不少老师都喜欢把学生管得死死的。听话的学生,老老实实的,按部就班的考试高分的就会得到赞赏,就是人材。至于是否有创新能力?探究意识如何?确从不去认真考究。那些常有“奇谈怪论”的学生则很难得到老师的好评。考试高分就是才子。社会,学校,老师,家长都是如此认为,也都是如此追求。这样的培养目标如果得不,根本改变,是极不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难怪钱老发人深思的感叹。试想,一个不充分重视创新的层面,何来这层面的人才?只有把我们的培养目转到创新人才上,彻底抛弃教学为考试,考试为高分的管理方式,从根本上肯定创新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才能一心一意抓“创新”。
文/韦世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