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堂心得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读者,知音,青年文摘,故事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23 08:50
摘要:设立“阅读课堂” 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揣摩情感和充分思考文章内容,让他们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发生思想的共鸣,用心灵之章去培育心灵之苗。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革新 课堂阅读
2014年上半年,我对我校中职生和师范生八个年级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了一个调查。调查显示:经常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只占36%,相对而言,师范生的阅读量远大于中职生的阅读量。其中,中职生经常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不足5%,而师范生的比例可达56%。
后来,我又把学生阅读课文的情况也作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更让人揪心。师范生每学年共40篇课文,三年共计120篇,每篇课文都阅读过的学生只有39%,有47%的学生只阅读了老师在课堂上特别留出阅读时间让其阅读的内容,而这一部分课文大约只占全学年总篇目的51%,这其中还包括讲读课文。这些还都只是师范班的数据,如果再加上中职班,调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想一想,中职两年48篇课文,师范三年120篇课文,就课本而言,部分学生都不能全部认真读完,这是多么可怜的阅读量,又是多么可怕的现状!那么教师的阅读教学又该怎样进行?我想起特级教师方家驹说过的一段话,大意是说,学生们的阅读量太少、领悟力太低。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总是讲得太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太少。可以说,方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端——讲风太浓!的确如此,我们大部分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是想着如何落实教学任务,就是想着如何把学生可能读不出来的那些所谓深层含义的句子,一字不漏地讲出来,而且我们讲得那么认真,那么热情,那么激动,以至于连学生阅读课文、体悟感情的时间也留不出来。其实这样越俎代庖往往是得不偿失。再想想,对于那些根本就没有阅读过课文的学生,老师即使声情并茂讲得天花乱坠,又有什么用呢?即使有一两点收益,那也只是是老师填鸭式的认识和感受,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他们不会自己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人才吗?这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怎天挂在嘴上念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这些“经”,到底念到哪里去了?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多读文章,从文章的阅读感悟入手,正所谓“根深”才能“叶茂”。语文学习的“根”在课本。没有了课本阅读这个“根”,没有了课外阅读这些“肥”,对于社会阅历尚浅的学生们来说,怎么去阅读文章?怎么去体悟感情?这无异于让学生去做无米之炊!
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如下探索:
首先,把课本阅读进行到底。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课前布置的预习,绝大多数也得不到落实。因而,我废除了课前预习的制度,把阅读课文的任务放在课堂上进行,并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以逐步形成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在课堂上利于有限的时间配合教师的督促引导,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时间通读课文内容,狠抓课本这个“根”,并通过少讲而精讲,以求“根”固,从而达到“根深而叶茂”。
我曾经也顾虑过,这样做可能会面临一个大问题:课堂上阅读课文占用了时间,从而导致课时不足,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开始,我也这样认为,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中职课文本身比较浅显,学生认真在课堂上阅读过的课文,根本用不着老师讲多少,老师只需稍作点拨和提示,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但没有造成课时不足,反而让学生有了揣摩情感和充分思考的时间,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效比我想象的还要好,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我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自己,我越教越轻松,学生也越学越轻松。
其次,针对中职生阅读量太少的现状,我专门为他们开设了“阅读课堂”。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语文老师是要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他们的心灵经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我将我所带的班级每周抽一节晚自习课,设立专门的“课外阅读课堂”。在阅读课上,只允许阅读课外书籍,如:小说、杂志、报纸等。阅读内容主要是学生能买得起或能借阅到的国内著名期刊,如《读者》、《知音》、《青年文摘》、《故事会》、《魅力中国》、《当代中学生》、《萌芽》《语文报》、《意林》、《求学》、《环球人物》、《中国军事》、《365个好习惯》、《饮食与健康》、《百科知识》、《爱人》《女报·时尚》、《中国企业家》甚至“电子书籍”等等。总之,只要是他们喜欢的,内容健康向上的,都允许学生带到课堂上分享。每当我看到学生们在阅读中或舒眉而笑,或锁眉而愁,或会心一笑,或一脸茫然时,我知道他们的心灵之弦已被扣动——这不就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一种阅读境界吗?
第一节阅读课后,我问学生:“感觉怎么样?”学生大喊一个字“爽”。说真的,我无法形容我当时的激动心情,但一个“爽”字坚定了我开设“阅读课堂”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我也反思:从教十多年,有多少学生曾“不爽”地接受了我的语文教育,好在我终于开始让学生们“爽”了。如果说很抓课本阅读是“固”,那学习语文就是“根本”,那么开设“阅读课堂”就是为培育参天大树而浇水施肥,就是在给予学生健康成长所需的光和热。
就学生而言,三点一线的生活范围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必然简单,简单的生活经历给他们的也必然是贫乏肤浅的生活感受,缺乏直接生活感受的学生,老师讲得再好,也只不过是石头上泼水——不入。当然,我们无法改变学生的生活经历,但我们可以给他们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发生思想的共鸣,用心灵之章去培育心灵之苗。
开设阅读课只是我阅读教学革新中的第一步。今后,我要逐渐让我的“阅读课堂”从晚间走向白天,从自习课走向“正课”,从幕后走上台前。
参考文献
教育部文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年1月 发文字号:教职成[2009]3号
方家驹 西安“2005年高考研讨会上的发言”2004年12月
文/高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