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背景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以新课程改革内容为标准,从学生自主实验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兴趣,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主要对高中物理试验教学模式的现状以及基于新课改背景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探析。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物理实验 教学模式

  前言:

  作为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物理实验是当前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必然途径。但以往的教学模式并未做到因材施教且扼杀了学生创造能力,对此新课程改革内容中倡导科学探究,需根据学生发展现状对当前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此推进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基于新课改背景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大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不难发现其中应用的模式主要体现在“程式化实验”、“试题试验”、“应试式试验”以及“观察试验”等方面。其中的“程式化实验”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实验目的、实验步骤以及相关器材等,对教材中的程式进行实验,只需获得要求的实验结果便完成任务。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忽视了整个实验过程的重要性,难以有效的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而在“试题试验”模式,教师主要以大量实验试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既造成学生负担的增加,也导致实验积极性被挫伤。同时,在“应试式”模式中,由于物理学科本身作为高考重要内容,课堂活动中的实验多集中在与考试相关内容方面,难以满足根据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兴趣进行因材施教。此外,也有一部分物理实验教学中完全利用多媒体手段取代实际操作实验,此种模式被称为“看实验”教学模式。由此可分析,这些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病主要为更侧重于知识内容、讲授过程、统一要求以及实验结果,而忽视实验的具体方法、实验过程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征,使实验教学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1]。

  二、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析

  以某地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例,对学生的兴趣程度进行分析,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很感兴趣284人,占总体44.65%;感兴趣317人,占总体49.84%;不感兴趣30人,占总体4.71%;无效值4人;空白值1人;合计636人。

  由统计结果可分析,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实验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但如何是学生物理实验积极性得以保持,便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注重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探索性实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通过观察、分析与总结等探究方式,对实验过程中做出一定的假设与猜想,以此掌握更多知识。尤其需注意改变以往完全集中在验证性实验方面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够在探究能力方面不断加强。例如,关于牛顿第二定律验证实验过程中,可将其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存在的关系。再如,通过探究合成定则实验取代对力的平行四边形法的验证方式。这样整个实验教学活动将不再局限于对实验原理死记硬背的方式,促进探究能力与学生实验动机的加强。

  (二)实验教学中物理科学思想的融入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科学素养,许多物理学史中的资源都应被充分利用。教师可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将其进行渗透,如实验观察布朗运动现象、对“泊松亮斑”的演示实验以及“密立根油滴实验”等。这些实验在教学中的渗透都能将物理学思想体现出来,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三)趣味性实验的引入

  作为能够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开发学生潜力的基础,学习兴趣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更为明显。教师需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中忽视实验贴近生活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等内容,使实验更侧重于应付考试。在具体开展实验教学时可引入更多具有趣味特征的实验,如利用“瓦碎蛋全”的实验融入在力学实验教学中,或引导学生分析在当高压电网外部存在电火花的情况下,网内小鸟未受到任何伤害的原因等。这些都可使学生求知欲望得以激发,强化学习的动机。

  (四)强调“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

  “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主要针对“测量型实验”而提出的,其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前提下,了解实验的设计方式以及设计的关键之处。例如,分子大小测定时选择的油膜法、重力加速度以单摆进行测定、静电场或电阻势线的测量选择伏安法等,这样实验中的有效思想也将为学生所了解。另外,针对许多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教师都可引导学生在不脱离实验原理与实验目的的前提下进行试验方案的自行设计,其作用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整体思维能力的提高。以“电源内阻与电动势的测量实验”为例,教材中原有实验方式为伏安法,但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确定不同设计方式下测量的误差,或指导学生进行“安欧法”电路的设计。这种以“设计型实验”取代“测量型实验”的教学模式更能使学生视野进一步拓宽,并提高探究能力。

  (五)“随堂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尽管一定程度上物理演示实验能够将相关的物理概念与规律展示出来,但事实上采用动作记忆的方式更能起到记忆强化的效果。如同“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的道理,要求在进行演示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并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能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2]。

  结论:

  基于新课改背景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应注意当前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引入“探索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设计型实验”的教学模式以及“随堂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融入物理科学思想于实验内容中,这样在保证实验目标得以完成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婵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鲁世明.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物理教学探讨,2011,05:23-25.

  文/范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