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语文课堂教学生命之源

  摘要:语文课堂应返璞归真,追求课堂时效,就必须重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从腾出时间,激发读趣、精心创设,扩大读面、精选练点,指导美读、形式多样,合理运用、读悟结合,相互依存这五方面阐述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生命之源。

  关键词:激发读趣 扩大读面 指导美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说明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也说明“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生命之源,只有抓好“读”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时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腾出时间,激发读趣

  据我观察,一节课40分钟,学生初读的时间往往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示意停下,转入下一教学程序,“读”成了一个过渡环节而已。课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体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情趣;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这一方面,特级教师武琼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在《黄河象》一课教学中,初读时让全体学生“站起来读,读完的坐下”,当学生陆续坐下后,有一个学生站在那里自己结结巴巴又读了五分钟。此时,武老师没有不耐烦,而是认认真真地听其读完坐下,并给予了表扬。那个全班最差的学生显得很兴奋,从来不回答问题的他了节课发了三次言,最后一次还非常正确!可以说这个学生的信心和发展正是武老师开头的让其充分地读,真正地读得来的。有的老师可能要说哪有时间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形式花俏、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二、精心创设,扩大读面

  课堂上,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后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只盯住几个尖子生,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充当听众。读的训练,必须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师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仿、争着读。如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我对学生说:“小兴安岭景色优美,经常有外宾前来游玩,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朗读课文,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小兴安岭的美丽,这样介绍时才能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因学生水平、能力的差异,朗读训练也应体现层次性。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应量“材”录用,不同语段的朗读要因“材”而读,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总之,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应注意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成为“白天鹅”。

  三、精选练点,指导美读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一部分”,或“把某种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支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些句子读得快(或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这样,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如何培养与提高呢?又如何能真正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呢?语文课正需美读,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指导到位,让学生掌握技巧,举一反三,运用到平时的朗读练习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①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②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五、读悟结合,相互依存

  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如果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只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读又能有什么实效呢?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在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的今天,语文教学不可置疑地承担一定任务,“读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更应该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张扬学生的个性,把素质教育的精髓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之中,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倪付美.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3(77).

  [2].赵文英.对朗读教学与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J].中学语文,2014(06).

  文/詹杨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