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毕业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24 08:08
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企业人员流失率高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造成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原因不仅仅只有个人综合素质达不到岗位的要求,更是我国教育体制、家庭教育引导失败的结果。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解决该问题的要求迫在眉睫。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十年来,为提高全民素质及受教育水平,我国大学院校不断扩大招生的规模,造成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约为114万人,到了2007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增长到了495万,为2001年的4倍;而到了2013年,我国大学生毕业总人数达到了700万约为2001年的6倍。大学生每年毕业人数的持续扩大,使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另一方面,企业的招聘难、留人难也成为了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南方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很多的企业出现了用工荒。我国逐渐转向老龄化,多数企业大量吸收新毕业的学生,虽然一方面增加了就业率,但新就业大学生的离职率普遍较高。用工荒、高流失率、低就业率表明我国的人才供求机制的不平衡,同时也表明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对职业指导方面的缺乏。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四点:
1.大学期间与社会接触较少,对不同类型的工作不了解
我国的教育体质和家庭教育模式,让70%以上的大学生在毕业前没有接触过工作。大学生在毕业前,对社会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对社会有较大的隔阂。多数大学生就业难并非是找不到工作,而是难于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多数大学生渴望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银行等机构就业。而私有企业、 艰苦行业、 西部、 基层农村却招聘不到合适的大学生。毕业生所持的高期望和择业观与社会需求相悖 ,这种“ 高不成 ,低不就 ” 的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就业的压力下,盲目求职从一方面降低了大学生的求职成功率。
2.对自己性格的缺乏了解,无法准确定位自己适合工作的类型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对自己的性格与所擅长的工作方向缺乏了解,在岗位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很多情况下,即使迫于就业压力,选择了岗位,也很容易在今后的工作中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造成再次失业。
3.职业规划的缺失
职业规划的定义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而对于多数的大学生而言,多数的是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通道并没有明确。通过对网络问卷回馈的结果整理,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1)大学生职业规划普及率低
(2)高校就业中心没有对大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指引
1.用人单位盲目的提高招聘条件,过多的看重工作经验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大量增加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增大了选择余地,招聘单位招聘条件的增高,也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提高学历要求。第二 ,片面强调工作经验。第三 ,生源地域限制。第四,设置性别障碍。[1]
三、大学生就业难对策分析
(一)职业指导应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并持续跟进
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的职业指导都是从大四(专科为大三)开始。职业指导应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设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大一的学生对大学的生活充满好奇,对各方面指导的排斥心理低,更容易达到指导的预期效果。
2.大一开始,校方有足够的时间,为不同院系的学生做不同的职业指导规划及讲授。
3.可以建立相应的辅导评测档案,记录每位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职业指导的效果,从而为职业指导的方案进行改进。
职业指导需要长期的进行,短期快速的职业指导有拔苗助长的侧面影响,建立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的职业指导,能够为大学生明确职业方向,了解职业发展趋势,对自己个人兴趣和能力充分认识,从而保障在择业时的做出正确的选择。另一方面,职业指导还可以促进其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引导他们摒弃工作岗位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不正确认识,明确职业目标,理性对待就业,最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理想。以冷静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来进行人生中的重大抉择。
(二)随着年级的增加,职业指导的侧重点应有不同
对于不同的年级,职业指导应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校方的压力,同时能够随着学生对社会了解的不断增加,将指导的重点转为偏向于实际。这样不但能够增强指导的效果,同时能够为解决学生随着在大学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和疑惑。本人认为:大学低年级应该以学生的自我认识、性格分析、专业对口岗位要求分析为主要指导方向;高年级的同学应以对口岗位发展现状分析、就业现状分析为主要侧重点。
(三)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多参加实习工作
大学生在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在校大学生更是。经调查,有78%的大学生希望能够在大学期间获得实习的机会。大学生到工作岗位中实习不仅仅是校方应做到的,
1.学校与正规的企业签订大学生实习协议,保障实习生的基本权利。
2.学校自行创建一定的商业活动。通过展销会等形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商业头脑,活跃学校气氛,同时能够让同学采购到更实惠的产品,满足对生活用品的需求。
3.创建“大学生投资协会”,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精神。同时能够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让不同院系的同学参与工作。不仅拉近了院校与社会的距离,同时能够促进学校的内部团结。对于成功的创业项目,学校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获得物资上的回报,扩大学校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庆娣.浅谈就业中职业指导的作用[J],财经界,2010,42:62
[2]宋晓宗.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时间机制探析及启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1):81-83
[3]周涛.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J],教育研究,2009.12
[4]郭嘉.试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就业指导[J].教育与职业,2008,(30).
文/宋浩 范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