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模式探索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微信,微电影,手机QQ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24 12:32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来临,手机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广泛应用,以“微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的作用。在改变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对“微媒体”时代特征入手,通过硬策略和软策略两个方面构建基于“微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模式。
关键词:微媒体 思想政治 网络 教育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手机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广泛应用,以微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的作用[1]。微博的出现,开创了媒体技术的新局面,随之而来的微信、微电影不断带给人们新的文化体验;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发展,使手机成为了“微媒体”的主角,短信、手机QQ、微信、微社区等即时传播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宣告“微媒体”时代已经来临。
一、“微媒体”及其时代特征
微媒体(Micro Media)是什么?我们习惯于把企业化、单位化运营的网络介质称为媒体;相对而言,个人运营的网络媒介就是一个微媒体,我们把这类由许多独立的发布点构成的网络传播结构,叫做微媒体(Micro Media)。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微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
微社区是一个对所有人开放,并且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个性虚拟形象的社区;微社区是虚拟社交平台。用户可以在微社区建立一个虚拟形象,并通过社区、旅行以及游戏等进行交友等社交活动。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电影或短片。
手机报(Mobile Newspaper)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在手机上开发发送新闻、图片、广告等功能。
二、“微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现状分析
2014年,据中国微博发展报告统计,中国微博月活跃用户达1.67亿人,微博市场用户规模已基本稳定和成熟;而微信自2011年投入市场以来,短短三年时间,使用人数也达到4亿,而且仍在加速普及中;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人数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与日俱增,根据权威教育机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西部大学生使用微博、微信的人数已经超过50%,中东部地区高校数据占比还要略高。以我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截止2014年,使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在校生人数的93%,自愿订阅重庆市大学生手机报或“三峡e专”校园手机报的人数更是达到了在校生人数85%。
三、基于“微媒体”的思政网络教育模式构建
那么如何以“微媒体”为载体,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呢?应采取从硬策略和软策略软策略两方面来着手。
(一)硬策略
所谓硬策略,是指学校要倡导通过校园网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引导思政教师或辅导员通过电脑或手机平台下载和掌握各类“微媒体”的使用方法,组建学生思想引领和成长成才服务圈。
一是学校要牢固树立必须变革思政教育和宣讲形式这一理念。在常规课堂教学基础上,利用青年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模式宣传社会主流文化和思潮,让思政教育真正的入心入脑,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潮引领要坚持做到贴近不奉迎,服务不盲从,吸引不强迫。
二是抢占思政教育网络阵地。网络是新兴媒体,也是现阶段青年人喜爱的一种途径。学校除了常规的网站作为宣传主阵地外,着手建立校园官方或个人微博、微信、QQ、微社区、微电影、手机报等,占领的重要教育阵地;天涯社区、百度贴吧等网络媒体将是宣传和关注学生的新焦点,通过培养舆论或意见领袖,引导和宣传主流文化和思潮。辅导员则更多通过微信、微博、QQ等即时联络利器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说悄悄话。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师生共识。[2]
(二)软策略
软策略则包括高校思政教育队伍的信息素养建设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两个方面。
1.高校思政教育队伍信息素养建设
第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网络化建设。高校应通过相关培训和专题学习,使思政教师具备信息化、网络化理念,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手机平台提高获取信息、全面传输思政教育内容。
第二,要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在紧抓课本知识的同时,全面引入“微媒体”进课堂,积极开展思政实践课,应积极引入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引起大学生学习兴趣,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第三,要创新网络化的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握时代特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教学、微博讨论教学等灵活授课形式。
2.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第一,要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即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的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基础的传媒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学习并提高理解、选择、评估和质疑传媒信息的能力;掌握创造传播信息的知识与技巧;了解如何使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
第二,要加强对传播渠道的合理选择和信息内容的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依据我国政策法规,把握正确导向,对于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内容要运用各种方法和渠道加以宣传,唱响“网络正能量”。
第三,建立学生网络舆情快速干预机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熟练使用各类“微媒体”和网络密切关注各类热点信息、事件的发展方向,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合法发表自己观点,出现偏激言论时要合理引导,在舆论宣传中强化正面信息,消解负面信息,对网络舆情的干预要做到及时、恰当。
参考文献
[1]杨立淮,徐百成.“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1(3):103-106.
[2]董文波.基于手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2):34-36.
文/李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