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构建

  摘要:跨文化交际是平等的、双向的,应该同时兼顾本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大学英语教学中,在强调加强对西方文化背景导入的同时,忽视了对中国文化的导入,这既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阻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有鉴于此,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和语言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融入中国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工科院校 大学生 创新创业 提升路径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逐渐被我国高校提上了日程,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要选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创新能力也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对个人的新要求,这也为高校教育的多元化提出了新的挑战。

  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专业往往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未来创新创业的行为与活动也相对较多,因此,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了新时代下,工科大学生就业与工作的必备素质。2010年在我国工科院校推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也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促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工科教育的规模已经居于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了工科教育的大国。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工科教育在创新性与实践性方面的欠缺,也是制约了我国从工科教育大国向工科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创新逐渐成为了社会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新要求。这也意味着我国高校的工科教育要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开拓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提升工科院校中,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一、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分析

  1.工科大学生容易形成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认知系统

  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与外在创业机会的有机结合,是一个突破现有体制,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创新能力与对机会的把握能力是实现成功创业的基础素质,而这一素质来源于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完善,也是其生活、学习经验的总结。工科院校中,强调实用性的学习氛围与专业知识,也容易使工科学生形成重视实践的观念,从而在认知系统上达成与创新创业的适应。

  2.工科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要求

  创新创业活动,对大学生的综合知识与能力存在着较高的要求,是一项考验大学生意志、知识与综合能力的活动。工科院校中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切实适应其岗位的需求,特别是对产品的设计、生产等过程存在较深入的了解,因此也能够比较容易接受创业的过程。麦可思的调查结果显示,从自主创业人员的专业分布来看,工科院校的大学生是自主创业的主题。通常而言,由于工科院校大学生的本科学习多数以实用性技术为主,通过学习与研究,能够形成创新的实体,并以此吸引资源,确定目标,实现创新创业活动。

  3.工科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所必要的人文素养

  创新创业的思维,是工科教育严密逻辑性思维与人文教育开放的形象思维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人文活动则是形象思维的重要体现。目前,在工科院校中,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往往存在欠缺,社会协调能力存在不足,这也使得其创新创业的意识与素养有待提高,从而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缺少自信、畏难情绪的产生。缺少必要的人文素养,也着重体现在部分工科学生在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思想道德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欠缺上来,这使得工科院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收到了种种困难的阻碍,无法正确的创业。提升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主要在于培养其人文知识,提高其对社会事务的鉴别能力、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工科特有的逻辑性思维基础上,形成综合性的创新创业人格。

  二、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

  1.激发创业意识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工科院校学生深入了解当前我国的就业压力,认识到当前创业在社会发展与解决就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高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能够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观与创业观,提升自信,从而提高工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竞争意识以及竞争精神。

  2.指导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所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取决于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化的程度。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是其并不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唯一手段。创业实践也是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和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也能够逐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创业团队,寻找创业机会,对企业发展战略、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的了解程度。通过资金、场地、技能指导方面的支持,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指导,也是在工科院校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3.构建内外环境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是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主要指的是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支持性环境和文化价值氛围,这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同时,高校作为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在创新创业的内环境建设中占主导地位。工科院校需要尽快转变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的观念进行更新与制度化,形成规范的创新创业环境。当前,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大主体,高校也需要做到将创新创业的各项规定和进行制度化,确定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将现行的学制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

  4.设计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是工科院校进行创新创教育的重点。通过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教育的水平与效果进行评价,是及时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反馈信息的重要机制。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需要结合工科院校的特色,纳入对当地经济水平、地区特色等方面的实际条件,进行由各个学校进行具体的调整。

  三、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1.转变观念,确立创新创业思维

  培养具备高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对于具备优秀创造性能力人才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与社会的创新与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紧密。创新对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也要求,我国的高校需要转变教育的观念,确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具备高水平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近年来,在高校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结合大学生的就业实际情况与不同行业、地区的实际条件。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机制并非一日之功。相关理论的完善、师资结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良等都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工科院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将过去旧有的传授式的传统教学理念,向并重知识与综合能力的教育理念上来,建立符合当今创新创业现实要求的合理的人才观念,建立适应时代的人才培养机制,将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的素养共同作为当代工科院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只有确立了创新的教育理念,明确工科院校培养的人才目标,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个性与专长,提高工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其人才质量的提升。

  2.改良课程,完善创新创业体系

  完善工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其课程体系的优化是教育的基础。在开展工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要将学生知识结构全面化发展作为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因此,为应对日益变化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专门性质的课程体系,也是新时代下工科院校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应当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其基本特征,形成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教师的指导教学。这就要求课程体系要根据人才培养与教育的目标,不断深入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中扮演着一种指导者的角色,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阐述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与鼓励。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主要由理论学习、专业学习以及实践学习三部分组成,其中实践学习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心环节,要求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通过开放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意愿,引导学生形成创业应具备的思想观念与道德品质,更好的掌握相应技能,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

  作为工科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方面更应该具有特色,重视实操技能的重要性,将工科教育的实用性思维运用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与素质。

  3.强化实践、丰富创新创业活动

  工科院校也需要结合实际,完善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体系,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竞赛平台,积极参与相应的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将竞赛工作融入到人才培养中来。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个人发展相结合,鼓励其进一步积极参加不同级别的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各类学术活动,增加其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拓宽视野,梳理健康的创新创业理念。对于部分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愿意自主创业的学生,高校也要通过专门的培训与教育,对其进行系统的指导,为其创造创新创业实践的条件,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与能力的不断提升。

  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也是在实践层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高校可以通过提供创业地点与资金,提供创业指导等方面,对学生的自主创业进行支持,促进其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这也为其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76-79.

  [2]刘晓红,耿葵花.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1:164-165.

  [3]刘晓红,耿葵花,陆乃麟.以学科竞赛为契机提高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3:44-45.

  [4]苏晓晋,武珺,曹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1,11:76-77.

  [5]李长熙,张伟伟,李建楠.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4:97-99.

  [6]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8:195-198.

  [7]周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引导及培养的路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32:104-105.

  [8]王寒娜,陈航.人文视野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55-58.

  文/胡庆宇 张蓓蓓 赵冬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