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衰变的奥秘

  在持续发现的微粒世界中,粒子类有轻子、介子、重子、强子、超子以及它们相应的反粒子。

  轻子(lepton)就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费米子,它们参与弱相互作用与电磁作用和引力作用。已经发现的轻子包括电子、子(渺子)、子(陶子,重轻子)三种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粒子,以及它们分别对应的电子中微子、渺子中微子、陶子中微子三重不带电的中微子。加上以上六种粒子各自的反粒子,共计12种轻子。中微子又译作微中子, 质量非常轻(小于电子的百万分之一),以接近光速运动。所有中微子和它们的反粒子都是电中性的。子(渺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质量的207倍,是一种不稳定的亚原子粒子,渺子衰变会产生一个中微子和一个反中微子。子(陶子,重轻子)是电子的3600倍,质子的1.8倍。陶子是唯一可以衰变成强子的轻子,其他的轻子的质量都不够。陶子是第三代的轻子(电子是第一代,而渺子是第二代)。

  介子的静质量介于轻子和重子之间,质量大约是电子264~273倍。介子衰变产生一个中微子或一个反中微子。介子都不能稳定存在,经历一定平均寿命后即转变为别种基本粒子。

  重子是强相互作用的费米子,同时它们也参加弱相互作用和引力。带电荷的重子也参加电磁力作用。最为熟悉的重子是质子和中子,其他还有強子等粒子。质子以外的其他重子最终都要衰变为质子, 从而保证了质子的稳定性。质子是电子质量的1842倍。 质子是唯一独立稳定的重子。中子假如不与其它中子或者质子一起组成原子核的话不稳定,会衰变。

  强子包括重子和介子,是所有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的总称。

  超子即比核子更重的重子。超子奇怪在于以强相互作用产生,却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在中子进行的衰变中,会产生四种典型的负(贝塔)衰变:

  微中子(贝塔)衰变 :在一些中子衰变中,会产生一些质子、电子、微中子现象。

  轻中子(贝塔)衰变:在一些中子衰变中,会产生一些质子、电子、微中子、轻子、渺子、介子等现象。

  重中子(贝塔)衰变:在一些中子衰变中,会产生一些质子、电子、微中子、渺子、介子、強子、重子等现象。

  超中子(贝塔)衰变:在一些中子衰变中,会产生一些质子、电子、微中子、轻子、渺子、反陶子、介子、重子、強子、超子等现象。中子衰变的重要后果就是衍生出氢原子。反中子进行衰变中,同样产生四种典型的反负(贝塔)衰变:反微中子(贝塔)衰变、反轻中子(贝塔)衰变、反重中子(贝塔)衰变、反超中子(贝塔)衰变。反中子衰变产生的重要后果就是衍生出氧原子。正是氢氧这两种原子,促进了宇宙的衍生,以及《元素周期表》中一切原子的衍生。没有中子衰变,就会没有氢氧原子;没有氢氧原子,就会没有宇宙的诞生以及地球和人类的诞生。一句话,没有中子衰变,就会没有宇宙中的一切!

  一切原子,一切粒子,在強大的外部压力或者内部压力下,会引起收缩反应或者正(贝塔)聚变反应。正(贝塔)聚变场中:一个质子,一个电子,一个微中子在強大压力下会聚变成一个中子。相应地,反正(贝塔)聚变中会产生反中子现象。如果在強子对撞场中,两束同质海量粒子相撞--碰撞处会产生粒子排斥现象,逸出处会有微量的粒子逸出场外,微量的反粒子会渗入场内。所以发生粒子碰撞的场中,会产生微量的反电子,反质子,反中子现象,而不是海量的反粒子现象。中子是中子星的基本粒子,反中子是反中子星(黑洞)的基本粒子;氢原子是恒星(太阳)的基本粒子,氧原子是类星体(太阴)的基本粒子。宇宙是正反对立、矛盾统一的宇宙!恒星内核聚变会产生中子星,但中子星内核不管怎么聚变不会产生反中子星(黑洞),宇宙不是“葵花宝典”,不存在“欲练神功先自宫”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切原子,在合核场中都得遵循合核规律:同核相斥,异核相合,两原子间的核力与两原子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原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合核规律是建立在库仑规律上,而库仑规律又建立在牛顿的万有引力规律上,而万有引力规律更是建立在惠更斯,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理论成果上。以往的理论学说,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由一个质子,一个中子,一个电子组成,而核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原子的质量基本集中在核子里,电子绕着质子转动,氘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属于热式原子;氢原子是唯一没有中子的原子;氧原子由8个反原子组成,属于冷式原子。因此,原子的性质由质子决定,原子的质量由重子决定,原子的体积由电子决定,原子的功能由中子决定。

  《元素周期表》的一切原子,基本上都有不同的同位素,而一切同位素以及同位素化合物也同样由中子决定!如氢有3种同位素。一种是氕,它只含有一个质子。另一种是重氢--氘。它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还有一种是超重氢--氚。它含有两个中子和一个质子。轻水〈天然水 〉化学式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8。重水(氧化氘)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分子式D2O,相对分子质量是20。比普通水(H2O)的分子量18高出约11%,因此叫做重水。有另一种重水称为半重水,HDO,它只有一个氢原子是多一个中子的重氢,还有一种由重氧原子(氧17或氧18)组成的重水分子,称为“重氧水”。超重水的化学分子式为T2O,相对分子质量为22,每个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同素异形体也由中子决定,如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磷元素有红磷、白磷。

  宇宙中,脉冲星属于中子星,但所有的中子星并不都是脉冲星;脉冲星在1967年由英国学生乔瑟琳-贝尔发现,而她的导师休伊什却获得1974年诺贝尔奖!中子星的密度小于黑洞(反中子星),大于白矮星;中子星表面温度估算超过1000万℃,中心温度可以超过60亿℃;中子星密度为每立方厘米一亿吨甚至十亿吨之巨!半径十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一颗典型的中子星半径10至20公里之间(质量越大半径收缩得越小)。中子星和黑洞(反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和引力最強大的两类颇具神秘感的天体。白矮星是一种体积小、低亮度、低光度、高密度、高质量、高温度的恒星;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和地球相当,但质量和太阳差不多,它的密度是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白矮星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密度超过每立方厘米10吨;表面温度一万℃至20万℃,内核温度超过一亿℃;白矮星是红巨星的内核。红巨星是原恒星的体积膨胀到十亿倍之多,表面温度比太阳低,发出的光越来越偏红;它的光度变得很大,极为明亮!太阳(黄矮星)直径是地球直径109倍,是月球直径400倍,直径为139.2万公里,体积为地球130万倍;质量为地球33.34万倍;表面温度5780℃,中心温度约为1560万℃;密度约为1.4克/立方厘米,约为水的密度1.4倍!

  所有的显性星体如脉冲星、中子星、白矮星、红巨星、太阳、地球之类,基本上都属于外冷内热式星体。宇宙是由阴阳物质衍生的宇宙,根据已知推测未知逻辑,黑洞(反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星体--毫无疑问,黑洞(反中子星)属于外热内冷式隐性星体,内核温度是可以超过零下60亿℃以下,表面温度可以超过零下一千万℃以下;黑洞(反中子星)是宇宙的寒冷和黑夜之源。太空处于最纯净的真空状态,高达数百摄氏度的温差,存在各种伤害人体的辐射,以及迥乎于地球的微重力环境,让人类最起码的生存变得绝无可能。2008年9月27日,中国宇航人翟志刚从“神舟七号”飞船出舱在太空行走,面对太阳照射时的一面,温度可高于100℃,一片光亮;无阳光照射一面温度低于-100℃,一片黑暗。可见太空的寒冷和黑暗源自黑洞(反中子星),而不是来自太阳!

  在宇宙合核规律下,黑洞(反中子星)吞噬中子星衍生类星体,中子星吞噬黑洞(反中子星)衍生白矮星,中子星吞噬类星体衍生红巨星,类星体吞噬红巨星衍生彗星,白矮星吞噬彗星衍生类太阳(黄矮星)恒星,红巨星吞噬彗星衍生星云,彗星吞噬星云衍生行星等各种现象。随之而来,中子和反中子衍生出各种原子和同位素,以及放射性元素和同位素半衰期,如部分原子的半衰期--碳C(14):5730年;氯Cl(36):40万年;钾K(40):13亿年;铋Bi:是宇宙年龄的10亿倍。钋Po(210):138天;砹At:8.1小时;氡Rn(222):3.8天;钫Fr(223):21分钟;锕Ac(227):21.77年;钍Th(232):140亿年;镤Pa(231):32760年;镤233:27天;铀U(238):45亿年;铀235:7.1亿年;镎Na(237):214.4万年;镎239:2.3天;钚Pu(244):8千万年;钚239:2.4万年。

  宇宙正因为有耐衰久铋、铀238、钾40之类放射性原子的存在,宇宙才“天长地久”,长生不老。相应地,在宇宙衰变规律下,如镭通过半衰变变成氡,氡通过半衰变变成铅;所有序数比铅大的元素,通过半衰变变成稳定的铅;一切同位素都会变成稳定的原元素。宇宙规律是小原子聚变成大原子规律,轻原子聚变成重原子规律;大原子衰变成小原子规律,重原子衰变成轻原子规律;合核规律和衰变规律等等所有规律的集合。氢氧是衍生宇宙之源,而合核规律是衍生一切规律之母!

  宇宙中一切规律由宇宙中所有星体(物体)产生,而所有星体(物体)由各种原子衍生,而各种原子由氢氧这两种原子衍生,氢氧这两种原子由中子和反中子通过(贝塔)衰变来衍生。中子衰变理论是衍生各种原子的基础理论,是《原子合核方程式》的奠基石,是探索宇宙诞生、宇宙现象、宇宙规律的理论之源,是粒子理论、量子理论、夸克理论、超弦理论、原子核理论、纳米材料理论等理论的根源理论;没有中子衰变理论,一切物理理论都是无根之源、难圆其说。

  朱世永(作者单位:广州全一快递公司晓港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