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经济与发展
-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乡镇,经济,发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2-19 14:04
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经济匮乏,基础薄弱,不仅影响乡镇职能的正常发挥,也影响着国家整个经济发展的良性运行。该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现阶段乡镇经济困难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适应和促进我国乡镇的合理健康发展。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经济匮乏,基础薄弱,刚性支出逐年膨胀,负债包袱越来越重,不仅影响乡镇职能的正常发挥,也影响到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基础政权的稳定,如何使乡镇经济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循环,这是一个急亟解决的课题。
乡镇政府权小责大,职能履行不畅。乡镇机构膨胀,人员臃肿,乡镇政府不堪负重,比较突出的是增人增资,人员经费都由财政负担,乡镇支出难以控制。国税,地税分别由中央、省垂直管理,而大量税收须由乡镇政府出面协调征收,这样既不符合税法,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些乡镇个体私营经济起步晚,缺乏资金,尚未形成规模。有的个体户因得不到当地的优惠待遇而到异地经商,使税源流失。而农业特产品生产,投入小见效慢,税源结构单一,抗灾能力弱化,产品技术含量低,经不起市场的波折,忽赢忽亏,使经济收入的增长缓慢。县下达乡镇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与实际税源差距较大,乡镇无能力完成。正如一些人反映的那样“不见产品不见厂,财政收入照样长”。给乡镇经济留下了严重的隐患,造成乡镇经济运行失控,失衡,年复一年,恶性循环。
乡镇行为不规范,乡镇债务沉重。乡镇经济困难的形成,与乡镇政府行为不规范,包揽社会事务和参与经济竞争领域太多有极大关系。有些乡镇领导为了显示政绩,谋求升迁,不顾自身的经济实力,超前消费,大搞村镇建设,扩街道,盖楼房,盲目投资基础设施;财政无钱,就指令财政借款,甚至打白条,归还借款时挤占“吃饭钱”,有的工程长期不结算,形成“帐外帐”。而乡镇人大对财政预决算的管理监督处于“缺位”,监督干预不力,致使一些乡镇领导为所欲为,超前支出,挂帐消费,机关费用支出日益膨胀,车辆费用居高不下,公款吃喝屡禁不止,乡镇经济控管乏力。另外还有一些乡镇为了追求本地经济发展速度,经常干预乡镇企业经营业务,有的直接为企业跑项目,有的向银行担保融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将乡镇带入“高速度-高投入-高负债-低效益”的恶性循环,乡镇政府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乡镇经济活动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领导干部的频繁调整,一些领导干部上任后就急于向组织和人民表白自己不负人民重托的决心,从而出现了一些脱离实际,带有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的善意“政绩工程”,说发展经济就乱上项目,不顾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或开采矿山或大范围确定养殖项目或超前上旅游项目或盲目开办乡村企业。这些项目由于其脱离客观实际,并受到资金、市场等经营因素的限制,从一开始就注定为短命项目。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非但没有达到,反而还给集体经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使乡镇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有很多乡镇从此一蹶不振,好多年过去了,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债务却一届比一届高。
要使乡镇经济有条不紊地发展,做好新时期的乡镇工作,最根本的是发展经济,以乡镇经济的发展带动财政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乡镇经济的实力。但近期,则要本着“内部挖潜为主,上级支持为辅”的原则,坚持乡镇自我发展与上级支持两手抓,进一步健全体制,加强管理,解决当前的困难,支持地方经济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完善乡镇管理体制,确立乡镇的实体地位。要增加乡镇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进一步确立乡镇的实体地位,把主要精力、财力定位为乡镇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抓好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监督企业守法经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乡镇不再承担市场经济的风险,着重强化收支管理,把保证政府正常运转放在首位。培植发展新的税源,壮大乡镇财政实力。财源是收入之本,收入是平衡之源。发展经济,培植税源是乡镇的职责,也是摆脱乡镇经济困难的必由之路。乡镇政府要放宽视野,把着重点放在发展生产上;乡镇也要转变传统的扶持观念,更新思路,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和财源增长点,壮大乡镇经济实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盘活现存量资产,培植主体财源。借用“外力”创办高起点企业,引资招商,启用能人,本着体制不分大小,规模不分大小,经营不苟形式,开放搞活,拓宽财源渠道。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植速效财源。发展个体经济,一不要大量资金投资,二不要承担风险,只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产业上给予引导,便可长期受益。充分发挥乡镇的控制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培植基础财源。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制约了收入的增长。分散的小农经济规模小,种植、养殖业科技含量低,只重视种养,不重视加工销售,致使产品销不出去,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进入大市场,农副产品忽赢忽亏,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只有促进农业产品产业化,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因此,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步伐,建立起产业一体化的经济实体,才是唯一的出路,集中财力扶持“龙头”企业,突出重点加强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减轻乡镇负担。目前,乡镇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结构庞大,人浮于事,负担过重,是围绕乡镇的主要因素。要规范资金供给范围,必须精兵简政,节支减负。
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完备的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坚持干部知识结构、岗位技能的多元化原则。要按着班子的知识结构需要,从不同的岗位上确定后备干部,并有意识的加以培养,造就一批政治上合格,懂经济,会管理的实用型干部,并保持干部的相对稳定,保证干部工作精力的集中和发挥其领导才能的有效时间,从而为乡镇经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加强对乡镇经济活动的监督。加强乡镇人大对政府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工作的监督,完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严格对乡镇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贯彻执行人大代表视察和专项检查制度,加强对乡镇政府经济活动的监督。加强县区政府对乡镇经济活动的监督,尤其是要加强对乡镇大宗支出和大型项目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检查。从根本上杜绝重大决策上的失误,遏制经济违纪现象的发生。
总之,乡镇机构应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畏难情绪,转变观念,树立自力意识,狠抓财源建设和税收征管,乡镇机构才能有“米”下锅;同时要下大力气减轻经济负担,优化支出结构,才能保证人人不吃“闲饭”、人人有“饭”可吃。通过自觉和约束的双重效果有力地促进乡镇摆脱困境,实现乡镇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石静(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