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通识教育的高职《环境生态学》 案例教学浅探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高职,环境生态学,案例教学
  • 发布时间:2014-10-30 15:33

  【摘要】环境教育是环境问题的必然产物,是终身教育;而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非环境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环境通识教育,期待普及相关的环境知识,传播生态文明,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加强学生的环保行为。

  【关键词】环境通识教育;高职;环境生态学;案例教学

  人类经过了对自然顶礼膜拜的漫长历史阶段之后,通过了工业革命,铸就了驾驭和征服自然的现代科学技术,从而成为了大自然的主宰。可就在人类为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津津乐道时,种种始料不及的生态环境危机击破了人们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美好神话。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我国部分高校针对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实施生态环境通识教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选修或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了不同的环境教育课程如《生态学基础》、《环境生态学》、《环境导论》、《环境与发展》及《环境保护概论》等等。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环境生态通识教育,笔者在《环境生态学》课程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尝试,本文举例来阐述高职环境生态学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环境教育。

  一、环境教育、通识教育及案例教学的内涵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人类对生存环境恶化的担忧导致了环境教育的应运而生,环境教育是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

  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是关注人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范围宽广而全面。作为高职通识教育课程的环境生态学应该先为育人和人的发展而教,其次为教书,传授知识而教。

  案例教学,就是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教学的方法。该法把众多的具有特色的典型案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利用理论来分析说明各种问题及其产生的缘由,能更直观、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环境通识教育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一种教育,是证明环境价值和澄清观念的一种过程,是培养人们具有理解和评价人、文化及其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它也包括要人们遵循为保护环境所作的决策及行为准则的教育。环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整个社会对人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有一种新的、敏锐的理解;同时通过教育培养学生消除污染、保护环境以及维护高质量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即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在每个人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一)高职环境生态学教学过程中选取案例的原则

  1.根据环境通识教育的目的来确定高职环境生态学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生态环境通识教育的目的不是接受细节的知识和理论,而是在所学课程和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产生环境意识、环境态度、提高环保行为及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体现环境教育的终身性。

  2.案例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典型的,还必须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

  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的案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典型的事件。结合授课内容选取我国这个人口大国在近年来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生态问题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发生的典型事件作为案例,以课本理论为指导。

  3.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

  针对高职学生基础较薄弱这一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案例,进而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而在案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

  4.选取的案例对学生要有现实的教育意义,要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环境生态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涉及到人类自身、人与自然、生物与环境等的重大问题,而这些重大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人类的健康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提供案例的形式也有很多,如文稿、新闻、短片、图片、视频、情境和现场参观考察等。

  (二)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在近年的环境生态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在精选案例素材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有效实施案例教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实践过程。

  在讲“序论”中环境问题时,首先强调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从而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此基础上列举大量的典型案例。如我国北方几个省份每年春季扬沙天气出现的频率在增高、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干旱、洪涝灾害及如今的撒哈拉大沙漠在2500年前曾是肥沃的良田、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等,配以图片、视频,让学生直面地球上已经发生了的及目前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通过案例讲解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环境科学中的环境问题不是指“天灾”,而是指“人祸”,是人类的不恰当行为引起的“公害”,是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失调。同时让学生进行讨论,发现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并对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生物与环境”一章,在讲解完重点理论知识的条件下,播放《动物世界》、《人与自然》中拍摄的经典的生物与环境的精彩片段,尽显大自然的魅力,使学生对美得环境尽情地欣赏,同时与现实环境中地球生物物种多样性迅速减少及部分珍稀物种快速灭绝地实例进行对比,唤起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栖憩地的良知。通过直观的画面,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性,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特性,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活中,其他生物不但带给了人类生活所需的物质,还带给人类无穷无尽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内容结束后,让学生写观后感,更进一步的唤起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讲到“种群与群落”,选取“狂野非洲”中得精彩片段播放“角马大迁徙”,结合课本理论知识,讲述种群的概念、时间空间分布特征、数量的变化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对策,不同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和群落的概念、特征、外貌等等知识内容。使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中,在不知不觉中,教师教的开心,学生学得开心,教师、学生同时得到更多的收获。

  在讲授“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保护”两章时,立足于云南本土实际,对于人数占绝大多数的云南学生来说,有许多很有特色的案例可供服务于教学。如云南从2009年开始,已经持续了6年的大旱,尤其是2010年云南百年一遇的大旱,受灾面积之广,受灾人数之多,实属罕见;又如,表面上云南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53%,但这其中包含了面积很大的橡胶林、桉树林和杉木林等纯种人工经济林,而绿色和平组织2013年发布的报告中,估计云南的原生林面积仅为全省森林面积的9%。最后结合两章的重点: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结构和功能以及森林特有的功能如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和改善气候、消除环境污染,让学生讨论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结合现状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云南大旱的原因。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环境是人的环境,生态是生物的生态,众多的环境问题最终是人的问题,环境不是一天被污染的,也不是一时一刻被改变的,正是一时一刻的点滴改变,才导致了今天所有的变化,滴水可以穿石,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讲“环境污染的生态学防治”时,主要选取我国这两年来发生的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做为案例来教学。如讲水体污染和水体的富营养化时,笔者选取2012年进入秋季以来水葫芦堵塞长江航道的事件,并配以图片和视频。案例展示完,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1为什么水葫芦在长江水域疯长?问题2结合本节内容分析长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问题3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通过本案例,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懂得了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是必需同时进行的。同时利用身边鲜活的案例,结合澜沧江西双版纳景洪段的实况,带学生去澜沧江边进行实地考察,调查江两岸的污染状况、观察不明来路的刺鼻的污水渊源不断地流入江中的事实,调查完写调查报告及感想。讲“土壤污染”时,以2013年部分省份大米镉超标为案例来进行讲授。通过分析、讨论、讲解这些典型案例,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污染最终的受害者是居于食物链顶级的人类。“大气污染”选取冬春季节我国京津冀地区出现严重的雾霾现象为案例来进行教学,促使我们的学生绿色出行,节能环保,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是这些不经意的植物,净化、美化着我们生活的空间。而“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资源化”主要是带学生去参观垃圾处理厂,让他们亲身体验“垃圾成灾”的感受及垃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明白人类无穷尽的欲望是大量垃圾产生的最终根源,提倡学生适度消费,节约有限的资源,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

  在讲到“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一连串的案例,然后逐步提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如我国每年春运时火车站、汽车站人山人海的景象;每年我国各省份举行的人才招聘会上人头攒动的情境等等案例,来证明知识点人口增长。也可用数据为案例来说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据估计,平均每5秒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中国70%的城市缺水,人类在地球上每年产生垃圾近100亿吨等一系列的典型案例验证知识点:森林锐减、物种灭绝加速、淡水资源危机、资源能源短缺、垃圾成灾等。本章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明白,几乎所有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都是人为的,是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的结果,尤其我国是一个超级人口大国,人均各种资源都远远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生态环境很脆弱,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更应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

  三、在环境生态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作用

  1.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其对生态环境问题和有关现象或事件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使环境生态教育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2.案例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环境素养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通过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彩的环境类、生态类素材,让学生直面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保护环境的行为,养成新的有利于环境的行为习惯。

  3.通过案例教学,把近几年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案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大量的有关环境恶化的信息与事实,再加以理论解释,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观念。

  参考文献:

  [1]李心婳等.高职生生态文明观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53-54.

  [2]李光宇.案例教学法在前厅与客服服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8)93-96.

  [3]徐琳瑜等.关于环境通识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环境教育,2014/Z1.100-101

  [4]于长学.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习惯养成【J】.环境教育,2014/Z1.24-25

  作者简介:

  秦丽萍,女,汉族,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秦丽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