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教师,培养者,教育
  • 发布时间:2014-10-31 09:40

  新课改下的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还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教学中既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好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还要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呢?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促进者是指教师要改变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成为促进学生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角色。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首先,现代科学知识数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教育中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经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其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着、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并根据需要去处理信息的方法,即要授之以“渔”。这说明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第二,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一方面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品德健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教师中,传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进行提高和深化,就容易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与教学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更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的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的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相反,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反思自身行为,探究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就是国外多年来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的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从学校教育的发展来看,教师应该是开放性的教师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已不只是一座“象牙塔”,与生活毫无联系,而是越来越广泛的同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一方面,学校教育资源的开放,引导和参与社会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会也向学校开放可供利用的资源,参与学校的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社会化,社会生活教育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也要改变。教师的工作不能仅仅限于学校、课堂,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是整个社会的一员,是整个社会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从学校型教师拓展为开放性教师。

  四、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分离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致使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

  新课改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结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和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改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也愈加提高。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还要不断地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做教育的推动者、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转变传统角色,既要适应发展着的教育,又要全方位的提高自身素质;既能完善自我,又能成为教育发展的推动者、创新者,在创新中求发展,求完善。

  韩建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