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内在的逻辑结构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课堂,教学,逻辑结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30 16:07
【摘要】课堂教学的内在逻辑,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符合教学内容的内在组织性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要做到课堂教学具有逻辑性,就需要重视概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的系统性、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思路,并将以上几个方面完全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课堂教学逻辑是课堂教学全部信息的组织化,有序化,层次化,系统化的一个总概念。本文以科学课“点亮小灯泡”为例,对其课堂教学内在的逻辑
——“点亮小灯泡”课堂教学评析
一、引言
如何上好一堂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的环节很多,各组成环节及其相互衔接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虽然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众多,但课堂教学成功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符合逻辑性。
课堂教学逻辑,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符合教学内容的内在组织性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要做到课堂教学具有逻辑性,就需要重视概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的系统性、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思路,并将以上几个方面完全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课堂教学逻辑是课堂教学全部信息的组织化,有序化,层次化,系统化的一个总概念。如果说教学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学的外在美的话,那么教学的逻辑性便是教学的内在美。
二、“点亮小灯泡”课堂教学的内容结构
《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四册“电”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充分感知了电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真实触摸和运用电的一次尝试活动,是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的基础工程.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二大主要活动:一则是“让小灯泡亮起来”,在这个活动中内设了“观察小灯泡、观察电池、电线、连接小灯泡、猜测电流路线”五个小活动,期间引发出电流、电路等科学概念。二则是讨论电路的多种接法来认识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从而深刻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外延。
教材的这种布局,体现了二大优势: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让小灯泡亮起来是小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特别是当小灯泡在自身努力下发出光芒时,会带给学生十足的成就感。2.学生在亲历活动中,了解科学概念,体会到了科学学习中一些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科学的学习不但要面对成功,更要从容地、冷静地面对失败,在失败中找到科学研究的种子与动力。
三、“点亮小灯泡”课堂教学环节之间转化的艺术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可以表现为观察--尝试探究(点亮小灯泡,探索电流流动路径)--比较反思,深度探究(多种方法连接,巩固新知)--拓展延伸(联系生活,进行电的安全教育),从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来看,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符合中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能够吸引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并能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获得探究的乐趣。
第一部分:观察灯泡的结构
教师及时的给予方法指导和帮助,强调认真细致的观察对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由外到内地观察灯泡的结构。从而发现灯丝的两端分别接在焊点和螺纹上。通过细致的观察为点亮小灯泡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尝试点亮小灯泡
教师出示灯泡、电池和导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点亮小灯泡。学生们尝试着用电池、电线连接灯泡,并从中发现问题:为什么都是用电池、电线连接小灯泡,有的组点亮了小灯泡,有的组却没有点亮呢?这里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自然地进入学习,并从矛盾中、失败中发现问题,要想点亮小灯泡,电流必须流过灯丝才行。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来,经过灯丝,再从电池的负极回到电池,形成了闭合线路,这样小灯泡才会变亮,引出电流的流动路径图,构建电流和电路的概念。
第三部分:用更多的方法点亮小灯泡
当学生观察认识了小灯泡的结构后,便能轻松地点亮小灯泡了。为了不重复前面的探究活动,并将探究推向更高层次,教师启发学生用更多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并在黑板上展示出四种连接方法。判断哪种会亮,哪种不会亮,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并进一步解释,让学生理解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状态。为下个环节拓展延伸进行安全教育做好铺垫。
第四部分:引申扩展
学生们在观察认识了小灯泡的结构,并发现点亮小灯泡的规律后,教师将探究活动联系生活,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通过引申拓展,进一步巩固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电的概念有了系统的了解。
四、“点亮小灯泡”课堂教学逻辑结构的改进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时,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对某一事物,他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认识,这就是学生的前概念。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在自己前概念基础上的同化与顺应。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本课一开始,老师在学生观察电灯泡后就让学生直接动手尝试点亮小灯泡,这是一种盲目的尝试,会浪费很多时间,不如先让让学生想一想并画出点亮小灯泡的方法,有几种不同的想法就画几种,让学生的思维留下了痕迹,充分地暴露了学生的前概念,这样学生经过了动脑再动手,这样的探究活动才会更深刻,更有意义。第二、三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科学学习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探究强调动手做,但更强调动脑思考。在探究中重视引导学生从证据中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关注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有思维深度参与的探究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建构起通路、短路、断路这一科学概念。
按照这种逻辑思维,我们不妨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观察电灯泡-画想法,暴露前概念--尝试探究--比较反思、深度探究--建构概念。这种教学逻辑结构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引领学生围绕核心概念而展开探究,深入思考,主动建构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高莉.《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J].新课程小学版,2007(7):1-2.
[2]钟善彬.《点亮小灯泡》教学实录与点评[J].科学课,2008(7):1-4.
[3]李勇.论课堂教学中的逻辑问题[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1-2.
杨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