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优化对策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中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对策
  • 发布时间:2014-10-31 12:10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环境下,大批劳动力前往城市地区务工。由于多方面原因,外出务工父母往往无法带上孩子,这就导致了大规模留守中学生的出现,这部分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家庭与社会各方面积极配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优化对策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中学大约有58%的学生父母长期不在家中,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且部分学生还存在父母离异问题。部分留守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差,只要加以引导他们能够成为宝贵财富。

  一、留守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笔者选择了所在市区内的四所中学,对校内留守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现实大约有58.7%的学生均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中社交能力较差的学生占32.7%,极少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占26.4%,有抽烟、网瘾等的学生占21.8%,还有12%的学生均有过打架斗殴等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上述情况的发生几率均高于非留守中学生,具有参考价值。

  由于大部分留守学生长期与祖父母等长辈一起生活,而在其重要的人格成长期及青春期却缺少父母陪伴,这导致大部分学生较为内向自闭,不愿意主动同长辈及父母进行交流。而同其他有父母陪同学习的学生相比,留守学生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部分学生还会自暴自弃。

  由于学习过程缺乏父母陪同引导,甚至缺少基本关注,使得部分学生容易焦虑,焦虑情绪长时间积蓄会引起较严重心理障碍。部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还会出现严重逆反心理,在课堂学习时故意与老师“对着干”。此外,由于无法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父母也会出现愧疚情绪,留守在家的孩子提出各类要求都会尽量满足,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出现严重依赖心理,缺少坚强的意志,于是退缩。

  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负面影响

  由于留守学生多处于青春期这个重要成长时期,且绝大多数留守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内向自闭情绪,不愿意主动积极与学校老师与同学进行交流,这使得其较容易受到各类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走向歧途。部分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交友和游戏中,受到暴力、色情等各类不良网络信息的毒害,虚拟网络世界成为了他们课余生活的主要寄托。部分学生甚至会出现结团打架斗殴寻求刺激等严重行为,其成长容易走入误区。这一情况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学生耽误最佳成长时期,碌碌无为。

  三、调查分析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家庭原因

  由于大部分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只有在逢年过节才会回家与孩子团聚,而正处于青春成长期的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类困难与挫折,在学习过程中又面临着升学压力,学习任务逐渐加重仅依靠自身进行调节是不够的。而此时往往又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陪伴学生一起生活的祖父母往往因为隔代式教育导致沟通障碍,导致学生成长容易走入误区。

  (二)学校原因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现有大部分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往往过分看重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处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大多数学校均缺乏较为完整的心理健康课程,而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处理众多问题,容易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缺乏较为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引导措施。

  (三)社会原因

  一定程度上来说,留守学生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处于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期,各方面均在成长过程中,较容易被各方面社会不良因素所侵害,又缺乏基本的社会关爱。尤其是在网吧、游戏室等各类社会因素的诱惑下,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

  (四)自身原因

  位于青春期的学生会存在各种疑惑,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面临众多阻碍因素的考验,而在缺乏家长及教师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一旦形成孤独自闭习惯,再想同其进行深入交流就有一定难度了,想要引导其心理健康成长的难度也更大。另外,由于父母的百依百顺,使得学生出现了严重依赖心理,出现遇事退缩等情况,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正确发展。

  四、科学合理培养留守学生心理健康

  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既需要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又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完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培养留守学生心理健康。

  (一)定期记录学生情况

  通过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内部各留守学生的独立档案,从而完全熟知每一名留守中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心理教育方法。档案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学生家长姓名、基本学习情况、家庭组成情况、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具体信息、学生的好朋友是谁以及各项联系方式等等,从而及时掌握学生生活学习情况,有效调节相应的心理教学方法。

  (二)平等对待

  教师应当以尊重和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在避免受到传统教学观及社会负面思想影响的前提下,注意把握自身言辞,避免伤害到学生。在校园生活及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对留守中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关怀,用真诚打动学生,使其愿意主动同自己进行交流。另外还应当随时注意部分留守学生心理情绪的变化,发现异常则及时同其进行交流。

  (三)开展课内外活动进行引导鼓励

  正确引导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仅仅依靠言语上的沟通协调不能充分发挥效果,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还应当带领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乐趣,不畏各类挫折,迎难而上。并在日常校园生活中举办以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演讲,相互交流心得,在逢年过节以及生日期间,教师也应当为学生组织各类趣味活动。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展现自身才能的同时,也逐渐使其充分感受到学校班级这个大集体的温暖,保持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四)定期一对一心理教育

  由于中学生仍然处于宝贵的成长期,因而采取一对一式的心理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也是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这就要求相关教师积极主动与留守学生保持长期心理交流,避免其心理成长走向误区。通过定期的家访与学生监护人进行沟通协调从而真正达到学校、家庭两方面配合,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结束语

  对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全面把握并加以优化,对于教学、学生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均有较为显著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促进留守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洪宣.浅谈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管理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4)

  [2]杨阳,何成森.父母文化程度与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安徽医药,2011,15(5)

  [3]汪荣跃.“留守中学生”心理教育问题及对策的有效探究[J].教师,2013,(31)

  陈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