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途径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解决途径
  • 发布时间:2014-11-03 08:06

  【摘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受个人、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当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多个方面入手,创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健康环境,从而达到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途径

  随着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社会各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社会,不成熟的内心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婚姻等的不确定性充满了恐惧。再加上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问题的袭扰,给他们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压力,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并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那么,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个人因素

  1、适应能力不足。学生从中学走进大学校园后,面对开放宽松的大学管理模式,表现出生活适应能力不足,独立性差,学习生活适应障碍的问题。

  2、学习压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不少学生在学业考试、各类证书考试和考研成绩不能令自己满意之后而产生消极心理,心情压抑;所学专业并非所爱,也使大学生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

  3、生活压力。面对家庭贫困,有些大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有些贫困的大学生与同学相处时多愁善感,敏感而自卑,心理负担重,多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

  4、人际交往压力。进入大学后,由于心理不成熟、交往范围狭小、交际技巧匮乏,而经常陷入交往的误区,造成了心理上的苦闷。不少大学生因此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快乐和心理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瘾。由于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日深月久,可能会导致人格分裂,误导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5、情感困惑和挫折。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有着非常强烈的情感需求,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亲情的需求尤为突出。然而理想爱情与严酷现实的矛盾会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失恋更会对大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灵创伤。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的不利影响,比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不当的家教方式等,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2、独生子女群体已占当前大学生群体的较大部分,家庭成员对独生子女的溺爱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一大诱因。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常会养成自私、偏执、不合群等不良习性,而这些习性则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三)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市场的不景气,“拚爹、啃老、当官”等社会功利现象的出现,使大学生对社会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四)学校因素

  近年来,虽然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由于部分学校在对学生评优、入党、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工作存在问题,再加上心理问题专业教师缺乏,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使得一些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后不愿去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和解决。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大学教育水平直接关系着社会发展的质量。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正确认知心理问题,培养健康的心理生态,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长远要求,也是社会的迫切需要。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当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多个方面入手,创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健康环境,从而达到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目的。

  (一)培养大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增强自身抵抗挫折能力

  从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个人因素来说,学生要有意识地加强自我心理调适,加强心理保健,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学习、生活,正确处理好学习、就业和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要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念,增强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二)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创设健康向上的大学生活环境,学校应为大学生创设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善、乐观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专职部门,由专业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沟通;要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跟踪调查、辅导;学校还要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

  (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创设大学生良好生活环境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父母要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推行民主、平等、开放的家庭教育方式,营造一个和睦友爱、宽松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学校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采用宽容的态度接纳他们、帮助他们,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要与相关部门一起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共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根据大学生实际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可行的教育与预防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综合能力,使其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樊富民.《北京市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调查》

  [2]李跃雷、唐占成.《浅论当代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01)

  [3]张啸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对策[J].中国轻工教育,2006,(3):34-36.

  [4]董玉梅.《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宜宾学院学报,2003,(05)

  李智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