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有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可见,习惯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捕捉教学契机,适时引导,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专心倾听、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倾听与阅读 思考与合作 发现与应用 整理与构建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只有表达是不够的,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常利用学生好动、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灵活运用评价机制,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表现怎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如果让你解答,你会怎样回答等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自信也得到满足。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低年级时没有多大阅读量,就会出现审题不明或没按要求做完题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有意锻炼学生多读题,还要问刚才这道题有几个要求,学生弄明白这些再做题就不会丢三落四了。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好习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认知结构等,往往容易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到见解。教师教学时一定给学生充足思考时间,大胆表述时间,和及时鼓励。只要他们答对哪怕答对一点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动脑的欲望。
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人与人必须团结协作,合作是社会需要。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创新。
三、培养学生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习惯。
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把生活中学生形成的估算技巧迁移到课堂教学中,把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数学概念的建立本来是抽象空洞的,然而,由于这些具体的事物经常摆在学生的眼前、身边,学生很快就能熟知并会运用了。这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标》的重要目标之一。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过程兴趣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提供广阔的空间。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的运用,让学生经常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用处,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知识的过程,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如:我在教完“4的口诀”时,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我问:你知道学校体育组有多少个足球吗?猜出来有奖品哟!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出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糖果图:横排4颗,有5排。我接着说:“足球的个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看谁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的办法。”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就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整理与内化,并通过对比选择最佳方法。使思维品质得到升华。
行为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学习习惯亦是如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持之以恒,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们受益一生的。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教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法多数人认为枯燥无味,课堂上师生配合、生生配合、手脑配合,运用多媒体、各种游戏等方式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并请家长配合,与孩子一起打扑克做数学题,即培养学生数感又练习加减法。如:教学统筹安排,让学生观察妈妈周日在家洗衣、搞卫生、听音乐、做饭、洗菜、烧菜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洗衣时可以同时搞卫生、听音乐,做饭时可以洗菜烧菜。通过这些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陆凤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