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对教学评价的探索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
  • 发布时间:2014-11-03 09:28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开始从教师为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转变,课堂评价不在仅仅局限于教师这个评价主体,应积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通过自评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觉总结学习方法、判断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它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过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而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更要体现出对学生多元评价的重要性,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非单纯的技术能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评价所承载的预期目标,我们对学生评价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注重言语评价

  言语评价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配部分注意力去观察学生,通过言语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行为和学习水平,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态度、纠正学习行为,校正知识,提高技能,树立榜样,同时也可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控教学计划。

  例如,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立刻送上肯定和鼓励的言语,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期待;当发现学生的作品中有值得赞赏的元素时,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一两句由衷的赞美也许能够扭转学生对待信息技术这门非主要科目的态度;当学生开小差神游在外时,不听之任之是一种职业道德的体现,当然,柔中带刚、严肃又不失风趣的言语也许更能起到提醒的作用;当学生跟老师捉迷藏偷偷玩游戏而影响正常教学时,控制其屏幕,通过适当的言语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也是一种对学生的关爱和负责。

  二、建立综合评价表

  为每个班级建立一张综合评价表,用于记录学生在课堂上、课后的的各种表现,例如,是否按时间出勤、上课是否带课本、上课是否打游戏、任务完成的速度与质量、在合作与互动中的表现、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随手携带班级学生名单,将观察到的点点滴滴及时记录下来,课后汇总至综合评价表,并将结果于下一次课反馈给学生。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方式至少有三大作用:一、警示和激励作用。一目了然的评价表让表现良好的学生倍感自豪,也让表现欠佳的学生明白努力的方向;二、提供因材施教的依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基础都可以从评价总表中反映出来,教师可以比较准确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和点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适合的发展;三、反映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该综合评价表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表现与学习结果,从而为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和备课提供了重要依据。综合评价表的应用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动态地、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全员参与评价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开始从教师为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转变,课堂评价不在仅仅局限于教师这个评价主体,应积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通过自评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觉总结学习方法、判断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通过互评,引导学生主要找优点,在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学生通过自评可以充分地进行自我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不只是有一个结果的呈现,更重要的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反思自己的机会,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例如,我们已经建设了一个基于网络的、具有交互功能的教学平台,为生生互评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以上是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关于学生的评价所做的一点尝试,今后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多思考、多积累、多总结,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促进学科健康发展、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更科学、更有效的评价之路。

  李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