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创新探讨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高校,教学创新,必要性,问题
  • 发布时间:2014-10-30 16:21

  【摘要】目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高校培养的是日后能在工作岗位独立操作的高素质人才,不是在千篇一律的教学手段、方法下走出来的书呆子,但是从目前高校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模式还过于死板,许多地方都有待创新,教学内容过于局限在书本,脱离实际生活,且高校行政化明显,这对于高校的教学创新都起到了阻碍作用,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高校教学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的策略,促进高校教学方式、手段不断完善,努力让高校提升师资力量、实现现代化教学,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校;教学创新;必要性;问题;对策

  一、高校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高校教学创新的必然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走入了各行各业,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去了巨大便利,原来电脑是是一种奢侈品,如今一下子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必备品,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推动了社会各行业的发展,提升了办事效率。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信息技术的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高校教学创新必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传统教学方式是依靠教师口述和板书,而科技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网络同步教学、网络模拟教学等多种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不仅让教学更加方便,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高校教学创新的必然。

  (二)教师团队提升是高校创新的必然要求

  当前信息发展的多样化是教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为此教师和学校必须要做好两点:首先,教师应当重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完善并填充自身的知识架构,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接受新的事物,丰富自身阅历,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另外对于学校来说,先进的教学理念是高校创新的前提,有了理念的引导,加上教学设施的更新和教学氛围的创新,教师才能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改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二、国内高校教学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与模式不够新颖

  当前高校教学依然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听课模式,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中心,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共性的培养,而学生长期接受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缺乏主观能动性。还有些教师虽然看似创新了教学方式,实际并没有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比如教师在操作PPT课件、电子教案时,表现出来的是对于这种新型的多媒体教课方式还不够熟练,很多教师还不能灵活运用网络资源来提升教学手段、教学质量。

  (二)高校管理过于行政化,教学氛围创新不足当前,高校管理行政化现象十分普遍,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的氛围远未形成,而行政权力在教学、科研领域的行使过多过滥,学术自由在权力面前显得很无力也很无赖,致使有很多教师受到官僚习气的影响,不再忠于本职工作,每天钻营如何晋升职称、职务,没有重视课堂教学,授课内容陈旧无创新;有些教师由于对现状不满,每天自怨自艾,对教学并不积极,这些都导致高校教学手段难以创新。

  (三)教学内容没有跟上学生学习需求

  高校教育教学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对于教学创新来说一定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让其更符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途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将课堂知识仅仅限定在教材自身,而应当重点培养学生认识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但是就目前状况来说,很多教师仍然不顾学情,课堂教学只局限于课本讲解,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

  三、高校创新教学的改善措施

  (一)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

  思想指导行动,要实现创新教学首先要求教育者要有创新意识,并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笔者认为目前高校老师最缺乏的不是知识和硬件设施,而是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教学的根本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这三方面都必须紧跟时代需求,还要考虑未来社会对人才素养的需求,否则教育教学就是在浪费社会资源。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和老师都必须结合社会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就业观、人才观等,当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具备了现代教育思想并融合在自己的管理、教学工作中后才可能实现教学创新。而现在的教师培训在教师的教育思想更新方面的力度还很不够。

  (二)改善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教学

  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了主体地位,而现代教学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学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甚至不少方面学生已经走在了老师的前面,作为老师要转变过去的教学理念,努力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帮助教师转变角色,在课堂上不再是说教者,而是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学会关注学生的心理诉求,课前精心准备教学设计,改善教学手段、评价方式,不再只用分数证明学生的能力,而是重视学生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针对现代高校教学的这些新特点,要求教师再不断提升自我素养的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变得个性化,以更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三)高校管理努力“去行政化”

  当前很多高校已经渐渐失去了以往纯净的概念,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由于受到社会影响,变得急功近利,校园氛围变得行政化,人浮于事,做事效率低下。要想实现高校教学的创新就必须努力的去行政化,既让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投入到教学创新的工作中来,又能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感染人,净化高校教学氛围,为将高校建立成和谐、创新的环境起到推动作用。

  (四)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生们经过高考进入高校学习,目的就在于成为高素质人才,将来能有用武之地,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相对于其他高年级学生对于校园感觉十分新奇,也有更高的创新、求知欲望,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当前不少学校的管理人员因循守旧,工作浮在表面上,不走进教室,走进寝室,走进学生心理,对工作不积极、无动力,学生也感觉课堂气氛沉闷,没有什么特色,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学校的教学创新自然不能叫成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高等院校应当将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做为教学核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侧重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创新,加强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工作努力去行政化,将大学生培养为创新型人才,这是高校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高校教学创新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爱军.关于高校教学创新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3:49-50.

  [2]王晓东,刘曼丽,赵根壮.教学创新是高校改革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S1:3-4.

  [3]林力.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5:97-99.

  作者简介:唐虎兵(1967—)男,重庆人,绵阳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教育管理。

  唐虎兵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