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背景下小组教学中教师履行角色的技巧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大班额,小组教学,学生参与
  • 发布时间:2014-10-31 12:23

  【摘要】本文提出在目前大班额背景下开展小组教学的探索和技巧。

  【关键词】大班额 小组教学 学生参与

  小组教学是在心理学家帕茨Alexanden Mintz的纸锥穿瓶实验基础上提出的。这个实验揭示了不同的目标对任务完成的影响,帕茨提出了三种目标:合作型目标、竞争型目标、个体化目标。小组教学指的是团队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只有所有成员都实现目标时,个人才获得成功,个人通过合作,共同实现目标。小组属于一种合作型目标结构。[1]小组教学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国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中心,通过分数来选拔人才,在团体中,只有其他学生失败,个人才能胜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学生之间是一种对抗的消极的关系,其结果是少数学生的得到胜利,大多数的学生受到打击。小组学习将学生的学习目标由竞争型目标转化为合作型目标,不求人人第一,但求人人发展,把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改变了简单的胜负关系。小组教学真正体现了平等参与共同发展的原则。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班级人数太多,班额太大(教育部规定中学超过50人即被视为大班额)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如何组织管理小组教学,如何提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小组教学有效进行,是目前很多老师的困惑。[2]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小组教学中,教师要创建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还要做好必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何时引导呢?在每节课的开头,教师应该用简明的语言和同学们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重要概念和方法。引导到什么适度呢?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保持中立,不要越俎代庖。当学生思维受到阻碍小组活动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应该思考是否探究的内容难度过大,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要求,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帮助学生扫除障碍,使小组活动顺畅。当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产生思维火花或者出现错误的时侯,教师应该小心呵护,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加以点拨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促进其他组员感受和进一步的思考,产生更有价值的教学素材,而不是说一个对或者错就敷衍了事,小组活动就此画上句号了。初中学生的小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浮于表面,这就要求教师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不断帮助学生在摩擦和争辩中积累好的思维习惯和方法,使学生从更深刻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教师要从权威角色走向参谋角色,学生要从服从角色走向参与角色。

  善于运用引导鼓励性的语言。教师要善于运用引导性的语言,比如:这个问题你们组是怎么看的?你是怎样的意见?大家同意他们组的观点吗?学生也要善于运用引导性的语言,比如:其他组有不同的意见吗?你们大家有什么要质疑的吗?我们组的同学们,我有什么没讲清楚,你们要补充吗?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在交流中,学生既要学会欣赏自己,又要学会欣赏他人。

  二、提供信息,搭建梯子

  小组教学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各种情况有时是教师难以预料的,要使小组教学高效进行,学生的小组互动是需要铺垫和保障的,针对一些较难的内容,应该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导学案就是一个很好的提供信息的载体。导学案中的各个环节的要恰当设置、安排的各个问题要精心设计,紧密连接,环环相扣。导学案在为学生顺利完成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起到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班级内组建若干优化组合的小组,每小组以4-6人为宜,各小组的综合水平相当。但是小组内的学生家庭背景、性格气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各不相同。这样既能够使小组间公平竞争,又能使组内成员互相学习,优势互补促进。使不同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换信息,使全班成员形成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学生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无所事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组内分工不明确。每个小组都可以设立设立小组长(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合作意识)、联络员(有较强的协调联络能力)、记录员(笔头快,字迹清楚)、报告员(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角色,并应过一段时间后交换分工。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个人的价值。每个人的成绩是小组的整体成绩,因此,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荣辱与共的群体,只有人人参与、团结协助,才能取得良好成绩,小组内的成员不仅仅自己要保证掌握知识,还要帮助和关心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皮亚杰认为个体全部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逐渐降低以自我为中心的过程。生生交互达到一个与他人交流的目的,使语言社交能力得到锻炼,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各尽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3]

  四、公正科学的评价

  建立合理的“小组教学”的评价机制。评价要充分体现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对学生的学习和合作起到促进作用,良好的评价要起到一个杠杆的作用。教师评价、集体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同伴的肯定犹如扬帆的劲风,是人前进的动力,学生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也有权利参与课堂的评价,评价自己也评价他人,评价的效度得以提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了对学生的学习结构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进行评价,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口头评价和身体语言评价相结合,教师一句真心的赞赏,一个赞许的眼神,同学们一次不由自主的掌声,一次爱抚的摸摸学生的头都能表达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宽容鼓励,都是有效地反馈和评价。课堂再也不是令人窒息的“加工厂”而是师生共同成长得生态园林。

  在建设高效生物课堂的今天,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让学生由“圈养”为“游牧”,让教师从饲养员走向放牧人,真正做到课堂上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不断去完善小组教学的方式,让合作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美)威廉拉格瑟.没有失败的学校[M].唐晓杰,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9-100

  [2]汪强.大班额,孩子心中的痛[J].河南教育2004(10):14

  周润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