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斗精神的历史内涵和实践方法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战斗精神,内涵,实践,信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3 09:20
【摘要】习主席深刻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对军人的战斗精神、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和要求。培养战斗精神是当好一名基层指挥军官的基本要求,树立良好的战斗精神,才能扬政治优势之“长”,补武器装备之“短”,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成为一支威武之师。
【关键词】战斗精神 内涵 实践 信念
战斗精神是军人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气节、作风以及心理素质等在长期军事实践活动中凝结升华而成的,是一种影响和支配军人行为的内在精神力量的职业精神。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有了很大提高,但高技术战争不仅没有改变人与武器的基本关系,而且更加突显人在战争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高技术战争的突发性、残酷性、破坏性,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精确性、隐蔽性、智能化,都需要战斗精神的支撑。我军的武器装备总体上有了很大改进,但与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在短期内不可能根本改变。
一、战斗精神的历史内涵
(1)战斗精神是赤心奉公的源泉。赤心者,忠也。而忠诚作为军人道德的罗盘,是军人面对价值取舍、道路抉择、生死考验的信仰支撑和行为准则。故论“忠诚”,必先回答为谁而战。纵古道今,《孙子兵法》认为军人必须“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明将戚继光则提出军人须以“卫国保民”为念,须尽“卫国保民”之职。遍观历代先贤,汉时霍去病眼见武帝为其安宅建第,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辞之不受;宋时岳飞耳闻山河破碎,四字“精忠报国”背刺肤理。在他们身上,展现的是以报国为己任,以利民为准则的忧国为民情怀,由此也让世人广为称颂。结合我军发展历程,忠诚是爱党报国为民的集中表现,而对党忠诚是合格军人的首位要求,也是我军鲜明的时代特色。
(2)战斗精神是敢打必胜的前提。自古以来,“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皆为兵家所称道。具体而言,勤修文德是以文韬服务于武略,为战场决胜提供有力保证。若武备不足,国将危矣。据史书载,明时一股不足百人的倭寇分队扰华犯境沿路厮杀竟伤及三四千人,京师雄甲十万余众竟束手无策。清时甲午海战之北洋水师,纵有长缨在手,然操练尽弛,战端一开便全军覆没。借古鉴今,随着我国常年和平环境的影响,社会公众的战备意识逐步淡化,公众往往只知“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却鲜知“无军不安”。遥念西汉年间,大将甘延寿、陈汤兴义兵大破来犯之敌,一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千古传响。回首近代,从三元里抗英、八年抗战到抗美援朝,不能忘“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不能忘“踏破敌人胆,畅饮贼寇血”的豪情。结合历史经验分析,“化剑为犁”难矣,若要不战必以善战为先。
(3)战斗精神是作风优良的基础。一支部队的战斗血性既要靠指挥员带,也要靠好作风引。而作风建设作为军队战斗力生成的内在动力,既是军人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军人血性培塑的底板。关于作风建设的启示,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答案。上世纪我军解放上海后,全体将士风餐露宿,对民秋毫无犯,深得民众支持。对比国民党军,在主政中央后,自上而下纲纪败坏,对民贪污受贿,闹得民怨沸腾。如此截然相反的纪律风貌必然昭示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聚焦周边,视纪律如生命的军人,小到一日生活制度的严格落实,大到一声令下慷慨赴死,从中展现的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力。而要想让作风成为战场上的“魂”和阵地上的“胆”,只有经历“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艰苦磨炼,才能真正成为“国之干城”。
二、结合任职需要培育战斗精神
(1)营造火热浓厚的战斗氛围。在实践中注重发掘军营文化中蕴含的激越、昂扬的革命热情和精神,用洪炉般的氛围熏陶感染官兵。用图文并茂的环境渲染,学院开展六小阵地的展板、板报,橱柜中的连训、连徽,连队建设成果,展板上生龙活虎的训练场景、教学楼前“洪炉铸剑”石碑、广场上的“英雄石”,镶刻着的南昌陆军学院赋,印贴在床头上的名言警句,在全院范围内呈现出浓浓的战斗文化,全方位体现革命前辈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以及训练尖兵迎难而上、永争第一的训练热情。用身边典型的荣誉激励,加大力度宣传从我院毕业的朱勇、何祥美等先进典型,组织官兵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可以在营里设置军事训练“龙虎榜”,采取广泛评、集中议、公开奖的形式,定期评选“训练之星”、“金牌教练”、“打赢尖兵”,营造出“抓训练吃香、当尖子光荣”的浓厚氛围。用氛围浓郁的军体活动,每年在部队开训、外出驻训、野营拉练、执行任务等特殊时期,开展唱军旅歌曲、喊战斗口号、挑应战、参观革命古迹等文化活动,让官兵沐浴在拼搏进取的文化氛围中,自觉自愿地把思想统一到军人使命上来,聚焦到尚武精神上来。
(2)广泛开展比赛、对抗等竞技类活动。开展竞技类活动就是开展军事训练,提高官兵智能就是提高战斗力,加强野战文化建设。组织体育竞技比赛,例如学院每年组织的“洪炉杯”篮球比赛,让官兵在争夺中激发拼搏精神、在呐喊中增强集体荣誉感。每年适时组织一次覆盖院官兵的军事体育运动会,在广泛参与、共同提高中,引导官兵不断强化荣誉意识、团队精神和创先争优意识。另外,还要开展军事对抗活动,广泛开展具有阳刚、尚武特色的练兵活动,每年组织单兵大比武,让官兵在比、拼、争中培育迎难而上的勇气、敢打敢拼的虎气和舍我其谁的霸气,激发军人应有的战斗精神。
(3)努力为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不能认为战斗力生成只是依赖于军事训练、比武竞赛,而忽略信息技术对战斗力生成的巨大作用。坚持院校向部队靠拢的观念,依靠大学信息技术优势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充分发挥军营文化育人功能,利用创新性自学、团队学习、培训深造等形式,努力培养造就信息化军事人才,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进一步探索信息化模拟技术的训练,有效发挥指挥训练中心功能,立足大学信息资源优势,抓好以一体化指挥平台为重点的网上训练,提高官兵信息化素质和能力。甚至,在形式上可以组织官兵练习《光荣使命》、CS比赛等模拟游戏,通过人机对抗、网络对抗培养官兵的信息意识、操作能力。
高俊 马朝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