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扫读,跳读,细读
  • 发布时间:2014-10-31 13:11

  一直以来,向课堂要效率吸引了广大教师的眼球,也是课改要求的具体体现。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有效率?这是一个发展的持续的过程。英语阅读教学更是教师津津乐道、热衷探讨的话题,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尝试以下方法,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关键

  只有坚持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兴趣,广泛阅读,积累词汇,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才会逐步提高。英语课的阅读大致有以下四种:

  1.扫读。即迅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大意和主题句,明确作者的态度和意图,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所涉及的问题。

  2.跳读。即迅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大意和主题句,明确作者的态度和意图。

  3.细读。指学生在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深入细致的阅读,要求了解各段落的主要意思和文章的细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或观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猜测生词。如果一遇到生词就去查字典,或跳过去不看,都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就要猜测生词的意思。不同的语境,单词的意思也就不一样。所以要根据上下文线索和构词法等知识去猜测。

  二、恰当地处理词汇是基础

  人教版的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教学是一个单元最核心的部分,最重要的内容。因为我们要在这一板块中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词汇的积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他们的长时记忆的内容,而这一切都要以词汇为基础。对恰当处理词汇,要把握好一个“度”,要进行集中与分散的结合。对于出现的生词完全不教和全部都教都是不可取的。

  哪些教哪些不教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相应级别要求、依据学生的实际恩认知水平而定,并非一节课出现多少就要求教多少。

  对于不认识的生词,教师可先重点处理语篇中的核心词汇,如:说明主题的关键词、有可能影响学生语篇意义理解的生词等;词汇教学应本着感知和理解词义先行、直接式与间接式结合、集中式和分散式结合的原则,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如:如何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三、关注阅读课的定位是前提

  阅读课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能使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更好掌握阅读方法。这里的阅读方法有两层理解:一是对文章意义的理解方法,即一般意义上的阅读理解方法;二是对文章中所含知识点的自我把握能力和方法,即在教师讲解之前,学生自己先能找到多少知识点;在教师不点明的启发下,学生自己又能多少知识点。这种自我学习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因此也是教学培养的目示标。

  阅读课一般都会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在于阅读方法的引导和教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框架以及常用的句式有哪些。阅读的第二课时重点在于从细节上疏通文章,进行语言点的讲解。具体而言就是:帮助学生全面透彻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启发学生提炼出本文的框架结构和写作顺序,并能以此为依据,对文章进行复述;掌握本课的阅读方法,并能用此方法去阅读相似结构的其他文章;掌握本文中出现的知识点。

  四、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是保障

  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理解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将阅读视为在未知信息和已知信息之间架起桥梁以达到正确理解的创造性行为,那么背景知识则是这座桥梁的重要构件之一。在实际的阅读课教学中,笔者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如“lucky dog”在英语谚语中意指“幸运儿”时,学生根本就无法理解。面对学生的困惑我们感受颇多。因为在实际的阅读课教学中,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虽然所阅读的文章在语言上并不难,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是不全面、不透彻;有时一篇文章的单词几乎全都认识,语法结构也没问题看过几遍之后却仍然无法理解。材料背景往往和阅读本身密切关联,学生如果能掌握一定的语言背景,如:如:了解西方的重要节日、认识西方人的崇拜和信仰与我们中国人的异同等,阅读素质和能力也会随之提高。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语言和文化,更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不断阅读,不断学习,不断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不断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比较形象地描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对英语也同样适用。英语阅读的方法不可能一天就能学会和掌握,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学生锲而不舍的坚持,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秋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