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专语文的素质教育及语文的现代化教育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中专语文,素质教育,现代化
  • 发布时间:2014-10-31 13:32

  【摘要】教育现代化,就是要从教育思想上,由传统旧教育向现代化的新教育的转变。目前中专语文教育要实现全面素质教育转向,就要在重视语文素质教育的同时,发展语文的现代化教育。本论文针对中专语文的素质教育及语文的现代化教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现代化教育

  现代化教育是当前中专教育的重点内容。语文教学作为中专教育中的重点学科,不仅关乎到汉语的传承,而且关乎到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从中专语文教学的角度而言,其不仅是提高学生技术能力的关键,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中专语文教学中,需要面临语文素质教育和语文的现代化教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运用语文知识教育开展语文素质教育

  语文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素质教育,是从书本语文知识到生活技术以及经验的总结,这就需要语文教学中,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于各项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建立在语文知识教育基础上,注重语文的应用性培养,突出语文在实践应用中的技能型和应用性,以引导学生掌握获得语文知识的能力,提高语文运用技能的能力,并在现实中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知识虽然是基础性学科,存在着传统型,但是从实践应用性的角度而言,仍然存在着时代性。处于信息社会中,语文知识伴随着信息技术而不断地扩充和延展,这就意味着语文知识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要求。那么,所谓的“语文基础知识”,不仅仅是指语文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和社会实践中的语文知识,即在语文基础知识中,除了被我们所熟知的显性的语文知识,还将隐性的语文知识囊括于其中。

  二、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素质教育以方法教育为主

  语文素质教育就是教会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懂得运用语文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诸如情境教学、活动教学等等,以引导学生养成思维习惯,达到求异思维、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的思维模式,并实现多元互补。其次,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性。无论是语言运用技能,还是语言素质,都要体现在实践应用性上,才能够实现其应用价值。但是应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语文素质的培养上,要引导学生到实践中体验、发现并积极地探索和创造,以提高其实践性。

  (二)素质教育以实践内容为主

  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实践应用人才。特别是处于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的社会中,传统的语文教育很显然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语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就要突出实践的环节,以通过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学环境更为民主而多样,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精神。语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将语文知识内化,成为语文能力,那么,就要提高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行为习惯,从而提高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界定美丑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要注意训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个性的适应性,重视生活中磨练,以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

  (三)素质教育要建立在创新教育的核心基础上

  有创新才有发展。语文教育要与时代发展同步,就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地创新,以使教育成为传播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载体。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创新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语文知识,并内化为语文技能,建立起深厚的科学基础,最终成为语文语文创新精神。基于此,语文教学实施上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语言沟通能力,以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三、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点问题

  (一)建立多元化的语文素质教育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语文素质教育体系,就是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以从语文的基础性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语文的多元性特点。基于中专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要将信息技术、心理学以及相关技术性学科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个性角度和兴趣爱好出发,对于学生全方位培养,从知识、技能到文化、审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将语文知识与相关技术学学科以及文化科学知识相结合,就是要促进知识以及技能结构的完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在知识信息的传播上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作为信息载体,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对信息进行选择、汇总、组合,行成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并运用这一知识结构对社会情境进行判断,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能够将所需要的信息有效吸纳,以做出判断,并迅速转化为新的信息。学生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对语文知识以深入理解,并内化为学习技能,从而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多元化语文素质体系还能够对学生的文本阅读和书写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

  (二)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汲取语文的精华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汉语言更是如此。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历史依赖于汉语言的演变而形成特有的民族文化。语言的发展过程,就是文化发展的过程。那么,培养中专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在此基础上学习民族语言。那么,语文素质教育就要重视语言文字自身的特征。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其次,要选择经典的、极具时代特点的阅读读物,帮助学生选择最能体现汉语规律的文章阅读,并予以指导;再次,要选择具有时代特点的实事、文学作品和科普文章,指导学生阅读,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从文章中汲取知识,而是要领会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从中领悟到民族精神和意象体悟的思维优势,以建立系统化思考模式,对于所面对的问题能够客观地分析、动态地审视、具有针对性地解决,以获得精神上的超越和情感的升华。

  总结:

  综上所述,中专教学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要将语文素质教育与现代化教育相结合,就要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发挥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优势,以促进语文教学创新,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波.语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育现代化探究[J].金色年华(下),2011(07).

  [2]毕勇.浅析中专语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育现代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7).

  范晓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