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雍城到咸阳:秦国成就统一大业的经济动力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秦国,西安,咸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8 14:37
周秦时代是中国历史的转型期,这个时期关中地方的开发成就突出。今人可以从相关历史现象入手,看到关中经济重心移动的轨迹,以及此后历史进程的某种走向。
夏商时期在关中地区的遗存,以宝鸡的戴家湾遗址、扶风的周原遗址和西安以东的老牛坡遗址为中心。而西安、咸阳之间地方,只有相对比较孤立的丰镐遗址。西周遗存,则出现了宝鸡、周原和丰镐3个重心。可以看出,渭河流域的农耕发展,呈现出由西向东拓进的趋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宝鸡地区,则显现出文化原生区的地位,而同时期西安附近的遗址,集中在渭河南岸。
可以说,关中地区西部的开发中,周人功不可没。周王室东迁后,秦人又在这一地区取得了斐然的经济成就。秦人起先在汧(qiān)渭两河交汇的地方建立了畜牧业基地,后来由西东渐,在雍(今陕西凤翔)定都,成为西方的诸侯国家,与东方列国发生外交和战争关系。秦国利用了“周余民”的农耕经验,才获得了经济进步。这一时期出现的“陈宝”神话,是秦文化的历史遗存中引人注目的现象。据说秦文公在陈仓得到状貌似“雉”即“野鸡”的神物,于是恭敬祭祀,尊称为“陈宝”。后人称祀所为“宝鸡祠”。对“陈宝”、“宝鸡”的崇拜,也许与有的学者指出的秦人来自东方,以鸟为图腾的文化传统有关。“宝鸡”地名,正是来自于秦的“陈宝”神话。宝鸡地方流传的“宝鸡山”、“鸡峰山”传说,是相关历史现象在民间意识中的文化化石。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西安、咸阳地方的渭河北岸开始出现重要遗址(据《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中的《陕西省春秋战国遗存图》显示)。这一变化,跟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有关系,史书记载,商鞅推行变法,确定将秦都由雍迁到了咸阳。定都咸阳,是秦国兴起的过程中的显著转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随着秦史的发展,秦的文化重心经历了由西而东逐步转移的过程。从秦文公时代起,秦人活动的中心,经历了这样的转徙过程:西垂-汧渭之会-平阳-雍-咸阳。秦人早期以畜牧业作为主体经济。作为秦早期经济发展基地的西垂之地,长期林产丰盛。《汉书·地理志下》就这样说到秦先祖柏益的事迹:“养育草木鸟兽。”其经营对象包括“草木”,暗示林业在秦早期经济形式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雍城的生态条件十分适合农耕发展,距离周人早期经营农耕,创造的农业奇迹的所谓“周原膴膴”(膴,音wǔ,肥沃之意)的中心地域很近,许多学者将其归入广义的“周原”的范围之内。秦人在东进的历程中,逐步成为真正的农耕民族。迁都咸阳的决策,旨在将都城从农耕区边缘转移到农耕区中心。秦自雍城迁都咸阳,实现了重要的历史转折。一些学者将“迁都咸阳”看作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是十分准确的。《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颁布的新法,有扩大农耕、奖励农耕、保护农耕的措施,掀起了一个农业跃进的高潮。而这一历史性变革的策划中心和指挥中心,就设在咸阳。咸阳及其附近地区具有优越生态地理与经济地理条件,自此成为关中经济的重心地带,有力地促成了秦始皇的帝业。汉并天下,定都长安,依然企图沿袭这一优势。从《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中的《陕西省秦汉遗存图》可见,西安、咸阳附近地区遗址已十分密集。
随着关中地区经济重心的移动,渭河下游平原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开发。战国辩士关于秦地所谓“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的赞美,以关中经济获得先进地位为背景。而与关中经济重心移动相应的秦人持续东进的趋势,最终导致了秦成就了统一大业。
文/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王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