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郊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车耳营民俗旅游村为例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乡村旅游,车耳营,民俗旅游,旅游开发
  • 发布时间:2015-06-19 08:41

  摘要:为了解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探索北京近郊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本文以车耳营民俗旅游村为案例区,总结车耳营村的成功发展经验,探讨该案例区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的基本情况,旅游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北京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车耳营民俗旅游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那时的乡村旅游仍处于自发发展阶段,在1998年后才逐渐走向成熟。近些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新亮点。2007年,在“中国乡村游”的基础上,国家旅游局进一步制定“中国和谐城乡游”,宣传口号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为全年的旅游主题。其含义隽永深长,积极推动城乡实现客源互动、共同繁荣,促进城市和乡村的交流和协调发展。

  随着北京市民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旅游需求也被极大地被调动起来,北京市民形成了三大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出京旅游和在京旅游。而这三大旅游市场之间已经产生了较强的替代关系,在三者的对比中,北京市的乡村旅游规模正在逐渐扩大。同时,北京郊区也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接待服务体制。

  二、车耳营村概况

  车耳营村是北京市海淀区唯一的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车耳营人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逐渐走出了一条依托自然景观、开发农业资源、推进民俗旅游的发展之的乡村旅游路。从它所获得的荣誉可见一斑:全国文明村、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村、海淀区农业观光村、京郊发展旅游业先进单位、北京最美的乡村、2008年度京郊特色民俗村、北京郊区生态文明村等。

  1.背景介绍

  车耳营民俗村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地处凤凰岭的南线景区,是距离北京市区最近的民俗旅游接待村。最初,车耳营村为了发展乡村旅游,大力提升村内旅游接待环境的能力:修路盖房、植树绿化、规范经营、翻修文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1999年车耳营民俗村开始发展民俗旅游,车耳营村已经于2000年跻身于“首都文明村行列”,同时在9月又被评为北京市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至2008年,经过10多年的发展,被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其已经在北京郊区旅游中建立起自己的乡村旅游休闲品牌。

  车耳营村民俗旅游资源丰富,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多种旅游消费需求:

  吃--有味道纯正的牛头宴、营养丰富虹鳟鱼、特色小吃炸飞蝗、农家贴饼子、菜团子、绿色无污染的山野菜、土鸡土鸭等精心研制的农家菜品;

  游--历史悠久的北魏石佛、吕祖洞、关帝庙、金刚石塔,顺道还可以游览周围的凤凰岭自然风景区。

  赏--看农户精心准备的扭秧歌、小车会等传统民俗节目表演。

  住--全村可同时容纳360多人食宿,有热情好客的农家院,也有简单舒适的青年旅社;

  娱--果蔬采摘,在不同的节令可以摘到油桃、大樱桃、红黄白杏、葡萄、桃、苹果、冬枣、板栗等多种果品。

  2.车耳营村的旅游发展模式----景区带动乡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车耳营村一直致力于民俗旅游产业,挖掘其历史文化渊源,整理整修历史古迹,推出民俗文化旅游新品,改善乡村旅游接待环境,逐渐在村内走出了一条“一家一色、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同时,村政府还积极组织经营户外出调研、学习,推动村内旅游产业升级改造。

  ①开发乡村休闲资源

  车耳营村地处凤凰岭、大觉寺等著名旅游景区,以这些背景资源为依托,车耳营村针对京内的有效客源群,结合市场条件做出相应的产品策略,特别的,车耳营村将当地的特色民俗资源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旅游+休闲”的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一家一色、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

  ②调动社区参与

  乡村旅游的发展主体是居民,居民也是实现乡村旅游休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载体。通过社区参与,居民能够最广泛参与、最大限度的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与城镇经济互动,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更好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

  ③整合资源培育品牌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与山地观光旅游的关联性高,因此,它对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效应和辐射效应。通过整合,在旅游观光的基础上向“养生健康休闲度假”为主题的乡村休闲产品升级,促使游客不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是让游客驻留脚步,品尝农家绿色养生菜、摘农家四季瓜果、喝农家山泉水、购农家特色农产品、看农家风俗表演、体验农耕生活。

  三、车耳营村发展现状

  笔者于2014年5月28日走访车耳营村,与车耳营当地的居民、农家乐经营者以及村委员会旅游科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了车耳营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发现该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些许优势与困境。

  1.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车耳营处于近30度的半山坡上,但是路面情况很好较好,具有很好的可进入性,这都要归因于村委会积极修整道路。从1999年至2000年,车耳营村投资45万元,铺设全村水泥路面5000多米,调整了村内5条街道;2004年,投资35万元柏油硬化了从华联至村北旅游路。此外,环保部门还修建三处生态环保厕所。街道两侧有太阳能路灯,每家每户都有天然气,热水器,集中的垃圾回收处。为了解决供水问题,村里曾投巨资在山上打了一眼300米深的水井,这一宝贵的资源得到的保护和合理的使用。

  2.社区参与

  根据村委会旅游科的负责人介绍,民俗村经营农家乐接待的有49户,2013年的年接待量是6-8万人,民俗旅游接待收入总计400多万。

  ①政府--海淀区政府

  为了加快车耳营村旅游业的发展,海淀区已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其中由环保部牵头,为车耳营的硬化路面、居民的供水供电、生态卫生间,提供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和相关的扶持工作。

  ②社区--基层组织村委会

  为鼓励居民参与和旅游相关的经营活动,村委会为村民提供相关的经营手续和办理程序,统一农家乐、采摘园的价格制定,对居民的经营活动统一进行监督管理。此外为丰富村民的生活,村委会还主持修建了文化墙。

  ③社区居民--当地农民

  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社区居民(当地农民)是车耳营旅游开发经营的重要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随着政府对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扶持,各家各户开展农家乐、采摘等为旅游发展独立提供住宿和参与娱乐等活动。根据我们采访的洰林樘农家乐的经理反映,一般来说,接待户将自己的小别墅内部进行装修,楼下自己住,楼上作为客房。该农家乐接待量最多可达200人同时食宿,每户农家乐从事旅游接待的人数一般为5-6人,以家族经营为主。

  ④外来企业--敬老院

  北京“孝满天下临终关怀敬老院”是纯慈善机构,创建于2010年。敬老院坐落在车耳营村内,总站地50亩,建筑面积约4000平米。孝满天下临终关怀工程以纯宗教理念,摒弃商业化动作,完全依靠佛教四众弟子的力量进行建设。

  四、车耳营村经营困境

  经过笔者实际考察,车耳营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改善

  车耳营村与北京近郊的民俗旅游村一样,都意识到必须把种植业与观光采摘结合起来,因此从1999年开始就积极改善村内外的基础服务设施。但目前来看,限制车耳营民俗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旅游可进入性较差:至今没有旅游专车直达村上。来车耳营村旅游的人主要是有车一族,对于没有私家车的游客来说,不得不长途跋涉到达景区。这样无形中就限制了一大部分游客进入。

  2.主导产品的品牌不够突出

  车耳营是全国文明村,北京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但是通过笔者对整个村庄的考察后并没有感受到车耳营独特之处,旅游产品模式仍是传统的“农家院+采摘”。例如草厂和车耳营村都有玉巴达杏,草厂的杏树面积不小,春季许多游客愿意去赏杏花,因此,在发展自己的玉巴达杏的时候,车耳营村就应该显示出自己的资源优势,与民俗旅游打包整合,否则与草厂相比,车耳营村的玉巴达杏始终是配角。

  3.缺乏政府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目前车耳营主要旅游的经营的主要内容为农家乐(住宿、餐饮)、采摘。资金的来源多数为村民自筹,只能停留在小规模的发展,经营和管理建设都缺乏资金,这使得旅游产业的融资方式还停留在依赖财政支持的传统模式上。调查中,多数村民提到了缺乏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和专业技术指导。政府未来的重点是做好生产示范、信息服务、资金扶持、对外整体的宣传、协调原料场地、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

  4.村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选择不同身份的村民进行深度访谈,根据他们介绍,他们对村内旅游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没有很强烈的意识要加入旅游活动中。例如小车会的举办期间,村民对其配合度并不高,导致前来的游客不能从中获取民俗旅游的相关体验,无法感受到文化气息。

  五、对策与建议

  1.挖掘整合资源,丰富旅游产品

  车耳营的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但这些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力度不够,缺乏吸引力,没有独特性。

  ①车耳营民俗旅游产品定位

  以登山健身、宗教朝勤、采摘休闲为基础,以乡村主题度假、乡村购物为重要途径,开发生态环境一流、文化特色突出、服务设施齐备,集健身康体、观光休闲和乡村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性旅游产品。

  ②民俗村建设--道家养生地、兵营文化村

  依托现有乡村环境,优化提升现有空间格局,形成四大功能区:入口区、关帝庙游览区、中心游憩区、综合接待服务区;依托凤凰岭景区,深度挖掘历史文化;依托民俗旅游的接待基础,强化戚继光修建兵营的历史文化脉络,突出营地文化特色,打造兵器烧烤、兵栈民居、夜间阵法表演等旅游产品,形成大西山乡村旅游示范带头的龙头村落,打造成北京市知名的乡村旅游精品。

  2.细分游客市场,加大宣传力度

  车耳营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为北京当地居民,针对周末或短假期有需求的客户。这类市场主要是从事是中关村高知识、高收入群体,机关事业单位群体。其他潜在客源市场大多为北京城区单位及学生团体,公司会议培训、商务休闲、修学科普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宣传方案:

  ①构建营销宣传体系

  村政府组织编排导游词、旅游地图、旅游画册、自驾车旅游指南、社区旅游短信与彩铃、多媒体宣传片、文化丛书等宣传材料。充分利用公共空间互动平台,如在交通入口、景区入口、乡村入口、游客中心、家庭旅社等公共空间使用免费的广告位。

  ②创新传统节庆活动

  植根于传统文化底蕴,创新车耳营游节庆活动,构建节、会、演相结合的创新营销模式:利用凤凰岭自然风景区杏花节、大觉寺玉兰节;依托大西山地貌特征,重点打造自行车比赛与登山全能赛等赛事,举办大西山旅游文化活动,利用新媒体发挥口碑宣传作用,带动自助游和乡村游;同时,举办各类会议培训活动,如各大企业的拓展培训活动、户外野营培训活动、百人定向越野训练营、野外生存训练营等。

  3.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寻找适宜发展的新业态

  与欧美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相比,车耳营及其周边发展乡村旅游的村镇缺乏持久的吸引力。北京郊区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过去乡村单一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相比较尽管有了相对的改善,但是,大多数乡村依然处在旅游发展的起步期,大多以自然景观为依托,低附加值产品生产、粗放式的经营方式为主,这使得北京乡村旅游业缺乏可持续化性。

  长期以往,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将缺乏创意性的旅游产品,也缺乏知名的品牌效应。车耳营乡村旅游可以适当借鉴欧美乡镇旅游的发展模式,依托北京本区的文化资源、地域优势、民风民俗等策划出一批互动性高、体验性强的旅游活动,让这些活动不仅成为带动当地社区居民致富桥梁,也成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示范者。

  参考文献;

  [1]刁志波.北京市民的乡村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与解释[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3.

  [2]史学楠.中国乡村休闲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3]李磊.基于旅游者需求与行为的海淀大西山旅游区发展思路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袁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