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雾霾下的大气治理产业发展问题

  摘要:广义的大气治理产业是指涉及大气环境改善的所有产业的集合,狭义的大气治理产业仅指能够减少大气中有害物质排放的终端减排产业。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在细分领域层面上大致分为脱硫、脱硝、除尘三大领域,在污染治理任务上大致分为设备制造与减排运营。

  关键词:雾霾;大气治理;产业;

  引言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一、大气治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技术水平落后

  不断提高脱硫脱硝除尘效率,更好的做实减排工作,相关技术的研发至关重要。我国火电脱硫脱硝除尘标准已经出台,这些标准比走过工业化时代的美国、欧洲都要严格许多。一些企业虽然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指标减排,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也是减排设施技术水平低下所致。

  1.2 相关产业减排标准不全面

  目前我国有60多万台工业锅炉排放没有标准,每年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量较多。但是与电力企业减排标准相比,非电企业的排放标准相对宽松。我国钢铁、水泥、工业锅炉等非电企业享用了另外将近一半的煤炭资源,但相应的刚性政策却没有在这些行业体现出来,虽然国家的排污政策考虑到特定行业复杂的产业环境,但这一问题也值得在建设层面上重新考量。

  1.3 运营商存在短视逐利行为

  一些企业安装了固定的脱硫设备并根据政策的脱硫电价补贴或其他补贴措施拿到国家脱硫补贴,但为了节省成本,这些企业在后期脱硫减排中更换煤种,煤种的不同使得设备的利用率大打折扣,这种短视逐利行为会大大降低减排效率,致使企业的减排工作达不到政策规定的标准,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带来资源浪费,脱硫设备、脱硫材料甚至电力资源都没能达到百分百的利用。

  1.4 政府补贴制度不健全

  我国传统的财政资金补贴按照事前拨付原则发放。补贴资金过早发放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治污环节监管不到位、地方腐败滋生。2013年雾霾天气肆虐之际,政府治霾补贴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即按照地区污染物预期减排量、污染治理实际投入、PM2.5浓度下降比例三个因素考核,考核达标后才可获得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事前拨付方式的诸多弊端。

  1.5 缺乏严格市场准入规范

  工业锅炉脱硫脱硝行业准入门槛也较低,不具备脱硫能力的设备公司以低价投标,中标后通过降低设计采购安装标准来压低成本,应对严格的设计要求,这将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生产和脱硫脱硝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市场准入的无章化虽然迎合了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模式,但大气治理产业作为环保产业的一种,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这就需要政策合理引导来规范这一产业发展。

  二、基于产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2.1 内部路径分析

  2.1.1 加大研发支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如可设立专项奖励基金,以举办类似“治霾设备模型研发”比赛的形式鼓励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参与研发,财力雄厚的企业还可以设立研究院,专门研究减排治霾设备和工序的研发和创新。

  2.1.2 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大气治理产业运营模式

  产业运营模式的选择关系到设备产业能否顺利中标,关系到设备产业的利润率,也关系到大气治理实施企业减排效果。脱硫项目在我国发展比较成熟,目前火电脱硫已接近尾声,主要依靠钢铁烧结安装脱硫来维持脱硫市场稳定,为提高脱硫设备企业利润率,应引导脱硫项目由EPC模式向BOT+特许经营模式或BOOM模式转变。

  2.1.3 加大惩罚力度,加强对运营商治污过程的监督

  政府补贴政策出台后,许多企业拿到补贴却不加紧减排,为节省成本偷工减料,导致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为了优化资源配置,防止减排过程低效率,需要加强对运营商治霾环节的监督。这种监督是一种间接地制度监督,政府可以通过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双管齐下的方式进行。

  2.2 外部路径分析

  2.2.1 治污奖惩有度,完善大气治理财政补贴制度

  首先,继续巩固财政补贴在火电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非电产业补贴政策来保障非电产业顺利减排,对于目前补贴空白的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且利润微薄产业,政府需制定政策增加其财政补贴。其次,尝试“以奖代补+特殊首拨”方式发放补助资金,特殊首拨主要针对中小资金匮乏又具有发展潜力的治污企业,由财政基金先行给予一定的治污补贴。

  2.2.2 做到有法可依,建立全面的产业减排标准

  目前火电行业的减排标准已经相对成熟,也十分严格,但其他行业的标准要么没有发布,要么相对宽松。相关部门不仅应该加紧制定全面排污标准,而且应该对已经制定标准但却相对宽松的行业调整现有标准。对于存在的微薄利润行业严格执行排污标准而难以维系经营的顾虑,可以建立科学的财政补贴制度,利用金融市场的灵活性,引入风投资金来加以解决。

  2.2.3 规范行业标准,完善大气治理产业市场准入制度

  大气治理设备产业急需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准入标准可包括企业资本金额度、企业知识产权情况、相关技术人才配备情况等,为企业市场进入设置一定门槛,防止出现资源配置低效率和恶性竞争压低行业利润率的情形。大气治理产业作为一种关乎环境健康的外部性产业,其发展已经关系到国家雾霾治理效率,关系到国家的环境安全,在产业的市场准入规则几近空白之际,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结语

  我国环保专业人士的缺乏也使大气治理产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居高不下,大量专用设备从投入生产到后期维护都需要较高的费用,大气治理产业无疑是是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性产业,政府应该通过补贴或扶持手段支持大气治理产业的发展,获取环境改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袁细宁.脱硝市场现状及发展建议[J].污染治理,2010(23):-50.

  [2]董娜,聂英.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吉林农业,2013:29-50.

  [3]吴俊,北京雾霾的成因及其管制政策[J].经济视角,2013(7):12-13.

  厉晓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