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关于摩梭人走婚习俗研究综述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摩梭人,走婚,习俗
  • 发布时间:2015-06-19 09:07

  摘要:在今天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交界处,至今居住着一群以母系家庭为主的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的一支被划为纳西族,在四川的一支被划归为了蒙古族,主要聚居地是云南宁蒗县永宁坝子以及泸沽湖畔。摩梭人虽然被分为两个民族,但是这两支摩梭人在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方面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本文主要从其婚姻形式-走婚对摩梭人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摩梭族 走婚

  近年来由于摩梭人的“走婚”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与社会各阶层人到此地通过探访、考察、旅游等方式对古老的母系家庭进行分析研究,加强了摩梭人与外界人的联系与交流,为其注入了新的“血液”。但在“走婚”制成为热点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深入思考究竟走进摩梭,会为我们以及摩梭人带来什么。本文主要是将近十年来学者们对其的研究进行一个综述。

  一、“走婚”来源

  今天仍有部分摩梭人至今过着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女性在生产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所生子女、姓氏与财产都一律从母,但是与原始社会的那种母系氏族公社是有本质区别的。那么为什么摩梭人在经历漫长的历史融合与交汇中仍然保留着走婚制的婚姻形态是我们要探索的首要问题。徐旌的《摩梭人之民俗文化探析》中将其归纳为4个方面,从政治、经济、传统观念和自然社会的角度为我们探析了在历史的变迁中,母系家庭和走婚制是如何保存下来的。李晓霞的《财产制度视角下中国古代婚姻形式探讨》中,认为在母系社会中女性占主要地位,主要原因在于父亲在财产继承和支配上没有权利,女性却掌握着绝对的支配权利。赵鹏的《泸沽湖畔走婚文化的当代抉择》一文中,也对摩梭社会中对女性的尊重与崇拜的原因作了一番探究,认为母系并不等于母权,女性在家庭中只是担当掌管一切杂事抚养下一代的任务,而男性即没有财产支配却对整个家庭的未来做出长远规划,担当了重要角色,因此摩梭人重女不轻男,舅舅在摩梭人的生活中也是具有重要的作用。张清,冯书剑的《摩梭走婚:一种法律社会学分析》一文里,对摩梭人的“走婚”起源提出了另一种说法,认为摩梭在元代之前是存在父系家庭制的,并不是从始至终都是以母系家庭生活,同时也阐述了“走婚”的合理性以及纠正了摩梭并不是一个无父无夫的群体。

  二、“走婚”形式

  摩梭人的“走婚”,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杂婚,群婚,乱婚,他们的“走”就意味着男方到女方家“走走”,婚姻是走动着的,并不是固定的。王琳的《母系家族》一书以及金茹卓玛的《摩梭族婚俗纠谬》一文中详细介绍了,摩梭人走婚的形式与内容,男女在田野劳作中、舞会上相识,如果满意会互赠礼物,夜晚姑娘会在房中等待男孩子,而男孩子要在女孩家人不知道的情况下翻过木愣子到达女孩子的房中,然后在第二天天亮之前离开,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双方满意彼此,男方就会托人送去烟、酒、茶之类的表示愿意和这家女孩走婚,而女方就会将礼物分给村里其他人,意味着他家姑娘有主了,当然如果彼此不是很满意也可以结束双方关系,摩梭人的爱情是自由的,不受家庭门第的牵绊,不涉及财产利益,因为女方所生下的孩子是由女方家抚养的,男方也没有抚养妻子和孩子的约束。习人的《去泸沽湖探秘摩梭人走婚文化的美韵》中也解释了走婚并非是外界误认为的一夜情,而是双方在爱的基础上,彼此的一生都在恋爱,虽然不像汉族的结婚证具有法律效应,但仍然有道德上的规范,男子不可同时与多个女子走婚,近亲不可走婚,并且走婚必须是男女完成13岁成人礼之后才可进行。上述文章的结论大多基于实地考察的结果,对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地资料。

  三、“走婚”带来的影响

  和钟华的《阴阳相谐的的摩梭母系制》文章中认为摩梭人的“走婚”给他们的族人所带来的深深的恋母情结,对女性的尊重以及对舅舅的无限崇敬,对后代两性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对于女性来说培养与塑造了坚强、独立的性格,拥有出众的管家劳动能力,极强的对家庭的责任感,而作为摩梭族的男性来说,在这种与世无争又并无强制性的婚姻约束,他们是自由的、热情的、朴实无华的,但同时作为舅舅在抚养母系家庭里的孩子时又是吃苦耐劳富有责任感的男子汉。吉龙华的《走近走婚的摩梭人》中,同样也对摩梭女性所具有的优良品质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另一方面学者们也对摩梭人走婚制产生了疑问,在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摩梭人的“走婚”还能够继续“走”下去吗,双碟的《走出原始部落的摩梭姑娘》文中以杨二车娜姆等摩梭女孩为例,提出了对今后摩梭人的“走婚”会不会消失在历史的前进过程中提出了质疑。宫玉涛的《走婚:现代的“女儿国”》中认为经济、科技、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走婚已经在发生着变化,它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理解,既然直至今天仍然能够延续,必然有它的可取之处。张平的《闲适泸沽湖-兼顾考证走婚》一文主要是通过自己到泸沽湖畔的摩梭人那里旅游考证了摩梭人的生活状方式与状态,对身边的走婚所传递出来的爱情以及亲情深深吸引,无法自拔。在赵秀荣的《浅谈“走婚”》一文里将摩梭人“走婚”和现代人的“走婚”进行了对比,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夫妻”之间都是不经常住在一起的,而不同之处在于将摩梭的“走婚”与现代人“走婚”划为中国现行婚姻形式的除一夫一妻制外的第二种和第三种婚姻形态,研究这两者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有研究价值的。钟继刚,景志明的《论摩梭女性地位在走婚中的巩固与瓦解》中作者认为在走婚的不断发展中,其本身发生着变化,男性在“走”婚的过程中的地位在不断地得到提高,脱离了之前男女双方的那种绝对限制的束缚,向具有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四、“走婚”的变化

  我们知道,今天的,摩梭人的“走婚”已经被开发为一种旅游商品,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好奇,熊小波,赵景柱,刘忻,严岩的《旅游开放度对摩梭文化的影响研究》中,主要通过走访、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旅游开发程度较高以及普通的摩梭村落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虽然结果显示在旅游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摩梭人的走婚观念淡化,但是总体上摩梭人的传统观念并没有改变,在探讨摩梭人受到外界所带来的影响有分两个方面,既有积极又有消极面,比较客观的评述了旅游开发给摩梭人带来的变化同时也对今后的进一步改善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即如何调整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给出了建议。徐斌的《现代社会对泸沽湖摩梭文化的冲击》在这篇文章中笔者从两个时间段即社会转型前和转型后对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的婚姻形式作了简明阐述,认为如今的摩梭人的传统习俗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如何应对这种威胁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以及建议,让我们深受启发。关于摩梭人走婚现今正不断的吸引着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周华山的《无父无夫的国度》作为主要将泸沽湖地区的母系家族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害羞文化”,重女不轻男的多种理论,将摩梭人不能用语言表达出的情感,很好的进行了理论诠释,对摩梭文化既加以肯定,又指出其缺陷,同时还向社会呼吁保护摩梭人的文化提出了建议。

  五、摩梭人走婚习俗研究评述

  如今,揭开了摩梭人神秘的“走婚”面纱,将这个世外桃源一般的母系家庭制社会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之时,除了带给我们惊叹与神奇之外,更多的是赋予了我们感动与崇高的敬意。他们享受着不同于喧嚣的现代社会的一种宁静和美好。让今天的以现代先进科技发展下的我们,对于摩梭仍保持着走婚形式的婚姻形式引发了多重思考,在沉浸在这种自由美好的爱情、亲情的同时,作为外来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王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