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阶段,通过培养初步形成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对于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才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分析我国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性、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高、教师实施创新型教学的激励不足等现实问题,以通过培养初步形成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提出应积极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建立教师创新型教学评估制度。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初中地理;教学体系
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源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的开创性贡献,技术创新已经超于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成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关键要素。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知识等创新成果的最重要载体,大力加强创新型人才建设决定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据统计,我国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的比例不足40人,显著低于日本、德国、法国的水平,通过教育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夯实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才基础成为重大现实需求。中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阶段,通过培养初步形成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对于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才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地理课程教育是初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地理课程教育的初步体系建立于19世纪末期,随后地理课程教育在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等多个层次展开,地理教育的作用认识不断深化、师资力量不断充实、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绩效显著提升。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行的不断加速,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才等领域互动交流不断发展,地理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我国现阶段地理课程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性。现行地理教学依然建立在教师本位的观念基础上,课堂教学通常采用教师说教的形式授课,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不足,教师难以全面了解学生需求,也难以有针对性的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高。由于教学过程中缺乏各种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应用,特别在地理课程成绩在学生升学方面的影响不显著的情况下,学生在地理课程学习方面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3)教师创新型教学的激励不足。教师实施创新型教学的激励决定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性,实践中,教师创新型教学过程和创新型教学绩效与教师的物质、精神等激励机制缺乏有效关联,从而导致教师实施创新型教学的激励不足。
二、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导向的初中地理教学体系创新
以通过培养初步形成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我国的初中地理课程教育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构建:
(1)积极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打破传统的教师本位学生被动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可以通过引进课堂换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学生授课、教师听课和点评的形式进行教学,并通过引入学生之间的评价排序机制形成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另一方面,积极利用网络时代提供的教育信息资源的便利性,将网络教育工具应用到初中地理课程教育中,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工具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度。
(2)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随着创新过程和创新对象复杂性程度的不断提高,合作成为创新绩效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典型人格特征,也是创新型人才培育的重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兴趣小组的形式培育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习兴趣小组的组成应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3)建立教师创新型教学评估制度。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性,应建立教师创新型教学评估,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细化为量化的指标进行教师评估工作,通过评估褒奖先进树立典型,并将教师创新型教学评估结果与教师职级晋升、收益等建立关联,从而建立教师自主加强创新型教学方法学习、提高创新型教学实践的内在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田若男,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优势丰富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4
[2]韩海,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兼论中学地理教科书中的环境伦理教育内容[M].课程.教学.教法,2009,06:70-75
[3]申大魁,校内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韦伯模式在中学地理校内考试试卷分析中的应用探究[M].考试研究,2013,04:22-29
[4]万智巍,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知识储备与教学顺序--以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1“大规模海水运动”为例[M].教育教学论坛,2014,08:86-87
尤亚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