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期地震灾害及其预防策略

  摘要:地震灾害作为破坏力巨大的一种自然灾害,其危害是十分严重的。近年来,随着大地震的频发,所造成的损害也在急剧上升。本文通过探究新时期的地震形势,力图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害,并提出一些预防策略,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地震;预防;减灾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我国及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地震灾害频发,而且多次发生7级以上的大地震。从历次地震的破坏力来看,除了那些发生在无人区或者人口较为稀少的地区之外,这些破坏性的大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财产损失巨大,有的甚至引起严重的环境危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每一次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也逐渐增加,呈上升趋势。

  一、地震灾害的概述

  由地震所引起的灾害称之为地震灾害。作为一种具有突发性和较难预测的地质灾害,地震一旦发生,其对社会稳定、社会心理等方面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此外,地震灾害除地震本身所造成的灾害以外,还会引起其他方面的灾害。

  1.1 地震所带来的原生灾害

  由于地震的破坏力巨大,其所造成的损害也是十分严重的。而地震本身的巨大破坏力可能给震区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震区地面出现问题。一是由于地震造成地裂问题,导致震区的路面受损。二是受地震影响,导致山体发生松动,可能造成山体滑坡。三是泥石流也是容易由地震所引起的地质灾害,如果震区出现连续暴雨的天气则极有可能发生泥石流。四是地层塌陷也是较为容易发生的一个灾害;第二、震区建筑物遭到破坏。如出现房屋倒塌、桥梁发生断裂垮塌、水库大坝被震裂以及火车铁轨受地震影响发生变形;第三、临海地震也有可能诱发海啸。2004年在印度洋发生的海底地震就引发了巨大的海啸,造成约几十万人遇难、无数房屋被毁的大灾害;第四、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大地震的破坏力巨大,从我国历次大地震的结果来看,大都造成极为惨重的人员伤亡。

  1.2 地震所造成的次生灾害

  除了地震所造成的原生灾害以外,次生灾害也不容忽视,主要包括:火灾;水灾,即大坝破裂或者雨水较多形成的堰塞湖都会给震区造成严重的水患;瘟疫及各种流行病的蔓延。

  1.3 地震所造成的其他灾害

  发生在城市中的地震会造成城市部分功能在一定时间内瘫痪,造成城市管理的混乱,不利于灾民的安置工作以及城市的管理工作。此外,如果城市中有核电站等一些设施,有可能会受到地震影响发生核泄漏,例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的福岛核泄漏事件。而地震给人们心理所带来的创伤也是较难治愈的。

  1.4 新时期地震灾害的新特点

  地震作为地壳运动中必然会发生的一种灾害,在不同的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就目前而言,中国地震灾害的状况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第一、城市人员伤亡减少。随着房屋抗震等级的提高,由于地震所造成的房屋倒塌现象有所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极大的保障;第二、农村地区人员伤亡比例还很高。由于我国地震频发的地区大都在山区,而这些地区的居民房屋大多是土坯房,抗震能力极低,一旦倒塌人就会完全被埋其中,容易造成较大的伤亡。而近些年来发生在山区的地震灾害,往往就是由于居住的这种房屋所造成人员的伤亡;第三、地震预警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如2014年10月7日发生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的6.6级地震,就充分发挥了地震预警技术。但鉴于简易烈度计构建的市县地震预警技术系统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局限性、预警信息服务发布和处置存在风险性以及国家地震预警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等原因,目前市县地震预警系统只能在个别地区开展试验,并为极少数用户对象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试验,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地震实践检验和系统完善后,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试点试验,及早造福于民。

  二、地震灾害预防的相关策略

  基于目前地震监测方面的能力,要做好地震预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难度大并不意味着不能预防,我们还是可以采用一些措施,从震前和震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地震的预防和减灾工作。

  2.1 震前预防措施

  对于震前预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因地震所造成的建筑物倒塌而产生的伤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对建筑物的建设标准以及抗震等级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这就意味着,在建筑物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所规定的建设标准进行施工,而且相关的设计标准更不能随意改变,必须符合国家所规定的抗震等级时,才能通过相关的工程验收。而对于已有建筑,则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进行抗震加固,提高抗拒地震所造成破坏的能力。第二、做好地震的预测工作,提高预测地震的能力。尽管地震具有难预测的特点,但它是能够被预测的,而且在科技不太发达的年代也有过成功预测地震的先例。因此,在科技日益先进的今天,必须加强地震预测方面的工作,实时监控地壳活动,尽量能够较早的发现端倪,给人民群众做出及时的预警,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留出更多的时间。第三、提高地震预警能力。地震预警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防震减灾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差异,在地震发生后根据观测到的地震波初期信息,快速估计地震参数并预测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发布地震动强度和到达时间的预警信息,使企业和公众能够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2.2 震后的减灾工作

  虽然地震所带来的灾害非常巨大,但通过震后减灾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震灾害所带来的损失。首先,政府各级部门要提前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在地震发生后立刻启动,及时投入到赈灾减灾工作之中。其次,组建专业的地震救援队,在震后及时投入到赈灾工作中,开展更为专业的搜救工作。最后,全民动员,发挥社会团体的合力作用。除此之外,还应综合震前震后建立一套防震减灾的应急决策系统。在震前和震后都能够进行科学决策,将地震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将所有信息得到最大化的使用。

  三、结语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不会被消灭的,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将地震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笔者从震前震后两个方面着手,提出了防震减灾的一些策略,希望这些策略能够真正起到作用,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6.

  [2]李宏.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孟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