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的真实观解读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后现代主义,楚门的世界,鲍德里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9 12:57
——从电影《楚门的世界》看鲍德里亚的“超真实”理论
摘要:后现代主义的“超真实”,就是指一种比真实还要真实的社会现象。电影《楚门的世界》中楚门生活的世界是导演创造的虚构世界,就是一个超真实的世界,《楚门的世界》为后现代主义的真实观作了最好诠释。后现代理论学家鲍德里亚以符号概念为核心提出的“超真实”理论对后人进一步探索真实观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楚门;超真实;鲍德里亚
后现代主义的真实观可以用一个词简要概括--“超真实”。所谓“超真实”,通俗来讲,就是指一种比真实还要真实的社会现象。“超现实”一词最初由意大利符号学家艾柯提出,来描绘当时在社会主义美学概念下出现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思潮,后来逐渐被许多后现代学者广泛运用,用来指称现代社会中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的区分模糊不清、是非难辨的状况。在当今新媒体时代,真实与非真实不再是一对两极概念,两者日益模糊了界线,产生一种奇妙的“超真实”现象。《楚门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刻反思现代社会真实观的电影。
一、“超真实”世界的建构
《楚门的世界》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现代影片。影片讲述了男主角楚门从出生时就被某电视制作团体收养,不自知地成了一档真人秀节目的男主角。30多年来,楚门的生活一直被全球几亿观众窥视着。当他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所在的世界竟然是一个以他为中心建构的“世外桃源”,就准备逃离这个世界。而这场真人秀的导演当然不愿让楚门逃走,他想出了一系列阻挠楚门的事由,企图让楚门放弃寻求真相的冲动,而楚门却毅然决然选择驾船离开,最终,他成功地走向外面的世界。
当楚门发觉他的世界是人为创造的,是不真实的时候,他感觉自己无限孤独、悲哀。虽然导演克里斯托弗劝诫楚门外面的世界也许比虚构的“桃源”更令他难以接受,但楚门仍然不放弃追求自己“真实”的存在。但是,什么是真实?楚门奋不顾身冲向的世界就一定比桃源岛更真实吗?诚然,这部喜泪参半的电影之所以广受欢迎与它带给我们关于“真实”的深刻思考是分不开的。
二、“超真实”理论的阐释
“真实观”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很多人都曾论述过相关的概念。存在主义学者海德格尔曾说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很多真实的本质性的东西被披上了符号化、图像化的外衣。杰姆逊也提出,后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真实感的不断流失,人们在音像制品中所感知到的现实都是现实的一种朦胧的影像,被称作人工现实或者第二现实。其实,真实本身已然改变,它早已被符号与类像所替代,成为一种可悲的复制品。鲍德里亚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代表人物,他对真实的看法极具代表性。在他看来我们当代的社会已经沦为一个类象的空间,其中诸多模型与符号构成经验结构,侵蚀了真实与非真实的界限。他还借用麦克卢汉的“内爆”概念,证明社会中各种真实、意义和价值的界限都受到了严重的颠覆与摧毁。在各方媒介的控制下,人民大众几乎失去了主体的思想和意志,陷入“超真实”的漩涡。
为了说明后现代主义社会的“超真实”现象,鲍德里亚提出了许多相似或相关的概念,如“戏仿”“拟像”“拟真”等。在他看来,现代社会是一个带有“戏仿”意味的“拟像”社会,稳固的真实早已瓦解为虚幻的符号。在后现代语境中,传统的符号意义开始解构,并且逐渐以特殊的形式自行运作和发展,摆脱与真实世界的相互对应关系,兀自独立,自成一体,凌驾于真实世界之上。当代世界就如此这般被无情地无数次复制,变成比真实更为现实的“真实”,这就是鲍德里亚所谓的“超真实”现象。
三、从《楚门的世界》看“真实观”
反观《楚门的世界》,楚门克服千难万险进入的“真实”世界是更加真实还是如导演所说“同样是谎言、虚伪”?这里,我们需要分别了解一下楚门和克里斯托弗两人心中的“真实观”。
首先,来看楚门,他一直生存在一个所谓类象的世界,对于年少单纯的楚门而言,那里的一切都是不容怀疑的真实,但当楚门知道真相时,他眼前的世界就成为了超真实的一切,因为该世界正是有心之人刻意安排的一个外世界的缩影。楚门急于逃离桃源小镇表明他不甘心一辈子被人“圈养”、控制,他想要与真实的人群交往,想要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体验。因为了解了“楚门的世界”的真相,所以他倍加厌恶全世界对他的重大欺骗,因为没有经历过外面的世界,所以他渴望幕布后面的“真实”。
其次,对于身处现实生活中的克里斯托弗来说,他了解现实生活的状态,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真本已被模仿和复制行为所代替,诸多真实的东西日益消解。他期望能依靠自己富有创意的努力带给整个世界一缕新鲜的“真实”。他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者,他很清楚现代人已经被满目琳琅的复制品充斥了双眼,难以自拔,他想通过重塑真实来打破这种状态。他说:“我给楚门一个引领他去过普通生活的机会。这个世界人们所生活的地方,是个病态的地方。而桃源岛展示示的才是真正世界的样子。”然而,他明知道是符号化的媒介传播复制导致社会成了目前的样子,却仍坚持用同样的媒介手段来制造真实,由此注定了他只会以失败告终。
按照惯常的看法,当楚门走出摄影棚的那一刻,他就进入了真实社会。但事实上现实社会已经是一个内爆的社会,真实早已与非真实模糊不清,他只是从一个小的摄影棚进入了一个更大的摄影棚而已。影片最后楚门跨出那扇通往“真实”世界的小门,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为之欢呼感动。这说明现实生活中人们虽然大部分都选择沉默和忍受,但却始终抑制不住内心对类像世界的强烈厌弃和反抗。楚门的离开带给大众追寻真实的希望,但是这又仅仅只是希望而已。
《楚门的世界》为我们深刻理解后现代主义真实观提供了很好的途径。鲍德里亚笃信在当代世界中真实早已全然消失,他的态度不免激进,但不容否认,在后现代社会里,真实的世界已慢慢远去,客观存在的是超真实。真实已经在日益发达的新媒体社会里逐渐被消解,人们再难以接触到纯粹的真实。
参考文献:
[1]佟立.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马丁·海德格尔《世界图像时代》,孙周兴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3]贝斯特,凯尔纳.张志斌,译.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