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环境文化思考

  摘要:现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方式以及对于环境的认识有很大改观的时代。由于我们已经经历了过去的发展方式的局限性,以及自然破坏对于我们的报复,更明白人类同自然的关联性整体关系,就不能不把环境问题放在需要考虑的优先方面进行分析。而环境的影响可以说是微妙而深远的,并不会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潜移默化之下必然的会使得人类对于环境的敬畏程度有所增长。就效果来说,由于一直估计短期利益并没有很好地对于环境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因而就必然的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会对于更加长远的问题进行考虑。所以,从系统化的环境建设的监督来看,环境文化的发展和确立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要求我们真正的将环境文化树立起来,并且通过广泛的影响方式在每个公民心目中建立威信,通过这样的方式,从全民出发,对于环境建设作出努力。

  关键词:环境文化;塑造;潜移默化

  引言

  可以说在经济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在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因此可以认为是经济上的进步使得我们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同时,专注于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对于其他因素的忽视也逐渐的显现出来。环境因素作为影响生活的重要关键点,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而且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可以说对于环境的破坏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因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的状况,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承认不可能忽视环境的作用。而在环境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的长期性的特点,因而必然的不可能在比较轻松的情况下用更多的努力来短期内实现。这就需要从系统方面进行塑造,从而对于整体的环境认识产生变化。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环境文化的作用就可以说非常的明显了,也就必然的可以认为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完善的了。

  一、我国环境特征分析

  从总体情况来说,我国的现阶段的环境问题已经可以用严重来形容,需要承认现阶段的环境水平属于比较低级的状况,而且可以说对于生活的影响已经非常的严重了。单纯的从最贴近的例子来看,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已经可以说让大部分人感同身受,能见度大幅度的下降并且呼吸受到很大影响的状况,可以说也并非一日两日了。空气的影响无所不在,然而通过化石性燃料的大量使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的无节制排放,可以说给生活带来的麻烦并不在少数,空气污染的影响可以说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更不可能加以忽略。而水污染方面,由于排污方式不合理,再加上大量的环境破坏,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些方面已经影响到了用水的安全。而固体垃圾的存在也可以说处理越来越困难,每隔一段时间大量的出现,也是必然的给环境污染方面制造更多的麻烦。

  而对于现阶段来说污染可能只是一个方面,生态破坏的问题可能更加迫在眉睫,由于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循环的系统过程,因而其中的一环遭到破坏是很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的。就现状来说,我们遇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由于生态系统本身的循环方式遭到了相当的破坏,因而在正常的情况下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因而作用的缺失就导致生态循环不能完成,从而造成大量的问题出现。就最直观的生态破坏问题来说,水土流失的影响可以说对于江河和土壤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荒漠化的扩张不仅进一步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更是可以说对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湿地的减少固然扩张了耕地,但却更加使得生态调节系统的作用削弱。而且毫无疑问这些表面上的现象并非单独的孤立的存在,而是从整体上出发对于整体形势的恶化[1]。因而在进行针对的过程中的,也只能说需要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态度,更要注重系统化的调节。

  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环境特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系统性,生态环境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联系形成的一个系统。可以说生态环境问题也并非仅仅是本身的问题,更需要对于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整。对于这些存在也可以说必然的不能够仅仅依靠单独的治理工作,而是需要从源头以及影响环境方面,对于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调节,才能够相对而言有些效果。

  第二点应当说是动态性和持续性,也就是说环境状况的变化是持续的,而且并不能够完全根据一个方面的状况进行预判。更重要的是,动态性的影响可以使得环境破坏的后果产生一定的潜伏期,并不容易被直接发现。而如果没有很好地发现手段和应急方式,就很容易在突发的状况下措手不及。同样的,由于持续性影响的存在,因而治疗也可以说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坚持来做到将生态结构做到完善的调整。

  第三个重要的特征应当说是不平衡性,所谓的不平衡主要是各地的环境因素的主要缺失方式不同的,而且各个地方所最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也存在差异。而且由于我国可以说各个地方的环境差异本身就可以说非常的巨大,因而环境影响方面以及问题的出现,都可以说有很强的地域特性,而且保持着比较不平衡的状况。最明显的表现就在于:发达地区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但是持续的破坏力量以及结构性的调整都比较容易受到控制,而且可以说卓有余力和信心来针对环境问题;而发展中的地区,可以说环境污染方面还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但是生态方面的脆弱却可以说犹有过之,更加糟糕的是,由于依然面临严峻的发展需求,使得很难在环境保护工作能够得到过多的支持,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已经有了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但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似乎已经流传了一段时间。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惯性相当的强大,也不可能不考虑个别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区别对待。

  二、环境问题与文化关联分析

  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无处不在,而且是潜移默化的作用,并非是一时之间能够完全明了的。对于环境问题来说,同样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表述。文化本身是意识的,可以被认为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因而从本质来说文化并非是能够完全脱离经济基础,但是文化本身的延续性以及地域特点可以说决定了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独立的特性,因而文化在作用的表示方面,可以说既有依附性,也有足够的独立的反作用。

  而就环境问题本身而言,文化观念的影响可以说是很重要的,可以说人类自古以来在面对自然方面虽然有了很大成就,但是一直都具有很多无力的地方,因而总体上可以认为是敬畏自然的态度一直都占据主流。而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并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力得到空前的发展,再加上科学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自然,从而使得在精神上对于自然的敬畏受到很大的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征服者的蔑视,在这样的观念下,也很正常的出现了对于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以及对于环境任意破坏的行为,有些时候甚至可以说并非故意,只是下意识的就直接做了,也只能说文化影响虽然看不见,但实则是无所不在。然而这样的情况下看似无欲无求的大自然并非仅仅是孤零零地看着,而是通过自己的方式给人类好好上了一课。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人类自然会从精神上认识到自然界并非自己可以任性妄为的对象,从而意识到环境是自己的生存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人类的生存发展所不可不考虑的因素。只能共荣共利,而不能抛开和压迫。而可以说新的环境文化,正是人们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所得,然后通过文化的影响来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引导作用,并进一步指导生活的方向[2]。

  就现阶段来说,人类实际上已经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因而环境文化的塑造也可以说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作为意识的存在,可以说形势的变化使得它必须深入人心,才能真正的改善人类的生活状态。可以看得见的是,无论是新闻媒体的引导,或者是政府官方的宣传,再还有部分专门以环保为目的的政治团体的出现,都可以说是环境文化塑造和培养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必将给环境文化的塑造带来更多的机会。

  三、我国环境文化优化对策

  1.构建生态自然文化观

  自然文化的观念可以说对于所有人都是会起到一定的效果的,而且应当说这是每个人的环境素养的问题。作为比较基本的素质,就应当对于大自然保持足够的尊敬之心,更需要了解自然界作为人类的生存基础,是应当受到保护的存在。同时也要明白生产活动必须有其限度,来避免对于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同发展,才是根本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而在这方面,更需要从自己做起,人人都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够更好地实现。

  而可以说生态自然的人文观念,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从全社会的宣传教育方面入手,有效地在所有公民的心目中树立环境观念,通过长期性的影响以及结合实际的例子,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环境观念。

  2.发展可持续价值文化观

  可持续价值的文化观念可以说也是对于全局都有很大的影响的,由于对于自然的认识不够因而出现的错误的发展和认识观念使得人类本身深受其害,因而可以说价值方面的持续性的研究,以及对于自然本身的持续性的认识,也可以说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因此,就不能不对于自然环境保持适度的运用,并且在进行开发的同时,尽可能的对于未知的事物保持保留的态度,保证不会出现过度的浪费。更需要在生活中保持敬畏,维护自然环境的长期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相信也能够进一步的完善环境文化的建设和进步[3]。

  3.保持科学发展文化观

  科学发展的观念,应当说本身也是对于资源环境友好的情况下而出现的,因而在这方面就需要在发展方式上有所转变,从生产的方面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进行控制乃至于消除。需要承认相对于现在的发展方式来说,科学发展可以说克服了局限性,并且能够适应更高层次的发展要求,也是进行生产力革命所需要保证的长期性的条件之一。

  对于科学发展的文化观念的塑造,其主要的受众就在于政府和企业方面了,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对于生产的全面性以及持久性做出更高的要求,并且需要通过对于法律规范的制定和落实,来保障生产模式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更需要注意的是在思想上一定要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更需要反对只求一时的想法,必然需要从长远利益出发,来通过生产方式的变更,进一步的促进发展的实现。

  四、结语

  对于环境文化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结合实际,从现实状况出发对于环境进行认识和评价。也可以说只有立足于实践,才能够真正地使得文化具有信服力,能够在相应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因此可以说环境文化的建设,最基础的条件就是要将我国的环境基本状况,以及相关的特征进行一些分析,从现实的角度来构建和培养合适的环境文化。

  参考文献

  [1]周玉玲等.文化、环境文化概念的新界说及阐释[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3(1):25~27.

  [2]潘岳.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6(1):26~32.

  [3]潘岳.发展我国环境文化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长白学刊2004(1).

  鞠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