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热凝结合药物治疗咽异感症

  [摘要]目的:观察微波热凝结合药物疗法在治疗咽异感症中的作用。方法:对42例患者先用1%的丁卡因进行咽部表面麻醉,然后用微波烧灼咽后壁淋巴滤泡,之后再给予药物治疗。结果:随访半年,总有效率97.6%,显效率88%。结论:微波热凝结合药物治疗咽异感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反应轻、疗效显著,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等优点。

  [关键词]微波;热凝;咽异感症

  咽异感症是泛指除疼痛以外的多种咽部异常感觉或幻觉。症状时轻时重,无规律性。女性多于男性。患者自觉在咽中线附近或胸骨上区有异物感、堵塞感、紧束感,瘙痒感、痰粘着感,或感觉一小球随吞咽上下移动,既不能吞下,也不能吐出,于吞咽唾液更为明显,不痛,进食无妨,且在进食时症状缓解,饭后症状又起。病程长短不一,有数日、数月甚至更长时间,中医称之为“梅核气”。我科2010年至2012年以微波烧灼咽后壁淋巴滤泡结合药物治疗咽异感症42例,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42例临床患者,男13例,女29例,年龄35岁~60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咽部异常感觉。表现为咽部有阻塞感、痒感、烧灼感等,无吞咽困难,多为空咽时明显,伴有焦虑、急躁和精神紧张症状,并以恐癌症多见。经耳鼻喉科常规检查,辅以食道钡透、胃镜、茎突平片等检查,以排除咽喉及消化道的器质性病变、茎突过长综合征等器质性病因引起的咽异感症。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用1%的丁卡因在咽部黏膜行表面麻醉后,采用南京华贝电子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微波治疗仪,输出功率40W,用双针短头探针对咽后壁增生淋巴滤泡进行烧灼,至黏膜变白为止,每次烧灼1个~2个淋巴滤泡。术后嘱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漱口,3次/d,冷流质饮食,禁食刺激性食物,同时口服浦地篮消炎口服液10ml,维生素B210mg,谷维素20mg,华素片1片,3次/d。1周后复诊。根据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情况及术后疗效决定是否行2次微波治疗,一般间隔1周后行二次微波治疗。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自觉症状比治疗前明显减轻;无效:自觉症状改善不大或无改变。

  结果

  采用微波热凝结合药物疗法后随防半年,疗效满意,在42例患者中显效37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

  讨论

  咽异感症的发病机制颇为复杂,多认为是由于咽及咽临近器官的因素,远离器官和全身因素,精神因素。在此主要介绍精神因素所致的、咽部淋巴滤泡增生的咽异感症的治疗。精神因素影响到自主神经系统,致其不能很好适应而致交感神经功能失调,使末梢血管痉挛,血液中水分渗出,血管周围溢血,造成咽喉水肿,咽部肌肉感觉运动失调而致咽异物感,并且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后,怀疑自己有严重疾病出现精神紧张,从而更加重了神经功能的失调,出现恶性循环,使症状更顽固。微波治疗的作用主要是热效应。不需传热过程,当局部温度高到一定温度(65℃~100℃)时,会产生微波组织凝固。其特点是损伤部位边界清楚,无焦痂、碳化、气雾形成,从而达到微波治疗的目的。微波治疗不同于电凝和激光治疗,后两者治疗时对组织有一个热的传导过程,导致组织近治疗部位损伤重,远则轻,而微波治疗只要在辐射场中同一组织损伤几乎是一致的,故微波治疗的疗效优于其他治疗。微波治疗的不良反应轻,表现为治疗2天内局部灼痛感,异物感加重,2天后症状逐渐缓解,病情随之改善,直至痊愈,无出血、水肿及呼吸道梗阻。总之,微波治疗方法简便,易于操作,疗效明显,已成为耳鼻喉科疾病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控制输出功率,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50W,以局部粘膜轻度收缩及表面变为白色状态为宜。

  (2)辐射面积不宜过大,尽量保护正常粘膜组织,发尽快恢复咽部粘膜的功能。术后的白色凝固物不宜强行去除,可待其自然脱落。

  王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