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带教在门急诊输液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门急诊输液室临床护理个性化带教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护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的、优秀的静疗护理人才。方法:总结2010年至2014年在我院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实习的各层次学生250名的教学经验。结果:个性化带教模式比传统带教模式更能提高护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结论:通过个性化的带教方法,学生们不但提高了相应的知识、技能,而且深刻领会提升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培养出具有专业服务意识和高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个性化;带教;门急诊输液室;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0年至2014年到我科实习护士共250名,其中女生238人,男生12名,其中本科学历62人,大专92人,中专96人,在我科实习时间2周到4周不等。带教老师均为输液室临床经验丰富、教学经验较强、学历层次较高的护理人员,共8人。年龄26~36岁,工作年限7~15年。学历:本科7名,本科在读1名。职称:主管护师6名,护师2名。

  1.2 护理带教方法

  1.2.1 加强护生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护理价值观

  护生进入我院后,我们首先会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多媒体,演讲等方式把本院护理工作的先进人物、感人事迹介绍给他们,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希望他们热爱护理工作,忠于职守,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高度负责并充满爱心和同情心;做事情要实事求是,要具有高度的“慎独”精神;要求他们进入实习岗位后,要衣帽整洁、仪表端庄,注意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关心、体贴病人,不怕脏和累,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其次,在平时的工作中,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感染着我们的护生,因此我们必须挑选出对护理技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对患者热心、耐心、细心,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忘我的工作作风的护理骨干作为带教老师。

  1.2.2 重视入科宣教,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环境

  首先由护士长带领带教老师对同学们进行入科宣教。内容包括:自我介绍、环境介绍、工作流程、劳动纪律等。其次,带教老师通过谈心,口头提问,书面知识测试等方式,对每位护生进行一次摸底,观察、了解每位护生的性格,知识掌握程度,适应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并结合实习大纲,认真分析每位护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带教老师进行针对性的带教。

  1.2.3 开展互动式教学,提高护生实践能力

  由带教老师拟定每周一次理论小讲课的题目,一般以静疗相关知识结合实际的操作演示为主要内容,通过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分饰角色,互相讨论的方式,促进护生主动学习。要求护生每人准备一个小笔记本,记录每个班次上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和收获,以及对带教老师的要求和评价等,便于自己在平时或民主生活会上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出科时,护生每人书写一篇心得体会,总结在我科实习期间的收获,思想状况,意见、建议等。

  1.2.4 培养护生良好的沟通交流技能

  根据患者的职业、年龄、文化背景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与内容,运用交流技巧如全神贯注的倾听,开放式提问,鼓励患者倾诉真实感受,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等,沟通语言通俗易懂。并教会护生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衣帽整洁,微笑的表情,和蔼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带教老师言传身教,把各项沟通技巧融会贯通到各项操作中如操作前的解释,操作中的指导,操作后的嘱咐等。除与患者沟通外,还注意与医生和护理同行之间的交流。

  1.2.5 完善出科考核与评价系统

  护生除了完成出科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外,还增加了在护理活动中随机对护生进行综合考核,重点体现在护生的服务意识、沟通、应变能力。出科前召开护生座谈会,护生谈实习体会,评价老师及教学能力、水平及对科室带教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老师评价学生并提出希望,克服缺点,继续发扬优点,通过实习不断提高。进行真实、客观的评价,达到互评的效果。

  2 结果

  个性化教学模式比以往传统的带教模式更能提高护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护生在静疗理论考核成绩和操作方面进步明显,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

  3 讨论

  有研究结果显示,学生自身也认识到上述不足,希望老师加强科室相关的系统知识传授,提高教学技能从而促进学生专科知识,护理教研能力的掌握。所以,每位护理带教老师不仅要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还要做到带-帮-传。要更新思维模式,要不断学习新业务,新技术,因为只有靠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发挥自己的职业魅力,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成为实习护生眼中合格的带教老师,也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实习带教工作。针对现在以90后为主的实习护生,更应该注重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多交流,多沟通,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因此,学校及教学医院要考虑到学生基础和要求的不同,组织好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满足各层次护生知识结构的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护生心理特点,采取的不同教学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个性化的带教方法,老师也把自己个性化的思想、创新带给学生,学生们不但提高了相应的知识、技能,而且深刻领会提升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培养出具有专业服务意识和高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文娟.个性化带教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26(2)126.

  冯少娟 仇莉萍 杨海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