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前期与心血管等疾病相关性研究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高血压前期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分析总结高血压前期与心血管等疾病的相关性,为临床心血管等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为改善高血压前期患者生存质量略尽绵力。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

  近年来,高血压前期与心血管等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获得了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清楚地意识到高血压前期存在的广泛性及其潜在的危险性。本文围绕高血压前期与心血管等疾病的相关性展开深入探讨,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高血压前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以脑卒中、冠心病为首的心血管疾病,大多都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将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给予高血压前期人群足够重视很有必要。由此可见,加强对高血压前期人群危险因素的干预力度,是降低心血管等疾病发病率的关键。本文归纳总结了一些高血压前期患者的主要症状,发现高血压前期患者均带有心血管危险因素。

  1.1 血糖代谢紊乱

  王秀英等人经研究后发现,高血压前期患者均已出现血糖代谢紊乱症状。在高血糖的影响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率加快,容易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1]。一般情况下,高血压前期人群葡萄糖耐受性低,这一点也进一步揭示了高血压前期病理机制或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由此可推断,高血压前期人群或已存在胰岛素功能异常。高血压前期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临床完全可以将空腹血糖作为高血压前期的独立预测因子。

  1.2 血脂紊乱

  据笔者调查获悉,大多数高血压前期人群均伴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血脂紊乱,其中,混合型血脂紊乱最为常见。血脂的异常升高会对血液流变产生不良影响,进而促进动脉粥样化的发生与发展。而血脂紊乱现象的发生,会导致1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处于亢奋状态,加快受体与血管紧张素II的反应速度,增加了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随之上涨。

  1.3 血管弹性降低

  踝肱脉搏波的传导速度是近年用于诊断动脉硬化的新指标,其诊断原理是通过对动脉壁顺应性与弹性的测量,了解血管的扩张性与弹性。该传导速度越快,动脉僵硬程度越严重。在俞晓婷等人在经37例中青年高血压前期患者5年随访与调查,最终发现,踝肱脉搏波的传导速度是判断高血压发生指数的重要参考依据[2]。血压水平越高,动脉顺应性越低,血管弹性越差,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风险高。

  1.4 其他危险因素

  高血压前期人群还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如体重超标、过度肥胖、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高血清尿酸水平异常、发生微量白蛋白尿、出现血清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γ-谷氨酰基转转移酶活性增强等现象。此外,高血压前期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还与个体差异存在一定联系,如个人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种族、经济实力等。

  2 高血压前期与心血管等疾病的相关性

  2.1 高血压与心血管等疾病的关系

  陈丽竹等人研究表明,人群血压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连续性正相关。相较于血压正常的健康人群,高血压前期人群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更高[3]。同时,随着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压水平的升高,该人群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样会有所增长,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赵丽竹等人经探究发现,高血压前期人群5年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正常人高出28.3%,脑卒中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52.6%,总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要比正常人高出47.9%。

  2.2 高血压前期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指标

  高血压前期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与预防占有重要地位,高血压前期存在诸多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收缩压升高、大动脉弹性降低、顺应性下降、压脉上升,均为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指标。近年来,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压脉的临床研究不计其数,报道结果也是大同小异。有研究人员认为,血压上升,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随之上涨,脉压增大则是心血管疾病与影响预后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沈雁等人对1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研究对象,经5~10年随访研究最终发现,相较于舒张压,收缩压预测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准确率更高[2]。

  3 讨论

  综上所述,经过本文对高血压前期与心血管等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最终发现,相较于血压正常的健康人群,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明显更高。近年来,高血压前期概念的问世,使早期干预成为了临床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增强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管理力度,充分掌握预测指标,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改善此类人群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秀英.云南省通海县农村居民主要心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

  [2]俞晓婷,沈雁.中医体质学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J].吉林中医药,2013,16(04):327-329.

  [3]陈丽竹.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及筛查工具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

  刘颁 姜丕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