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处方审核分析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摘要】目的:分析不合理处方,促进医生合理开药。方法:对照《处方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对药学人员审核处方用药的有关规定,笔者结合自身药学工作经验,用对号入座的方法来剖析药房工作中常见的一些用药不合理处方。结果:提升医生合理用药水平,需要药学人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把好处方审核分析关并做好处方点评与通报工作,指导医生合理用药。结论:药学人员加强处方审核分析是提升合理用药水平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处方;分析;审核;合理用药

  2007年5月1日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以及2010年2月10日施行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严格规定了处方医生、调剂人员的职责、权限和责任,强化了处方的流程、管理规定、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是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法规性依据,必须严格落实。药学人员不能只照方发药,对每张处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必须进行严格审核并做出判断,对不符合要求的处方应及时与处方医生进行沟通、纠正,并及时做好登记,定期通报处方点评情况,不断提升处方的合理用药水平。笔者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进行审核分析的要求,对工作中遇到的较典型的不合理处方,结合医生诊断进行点评、分析如下。

  1 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生未在处方上注明皮试及结果的不合理处方

  1.1 处方1

  细菌性咽炎患者用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处方未注明青霉素皮试情况。

  1.2 分析

  口服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发生率,比注射用青霉素类要低很多,很大程度上受其纯度影响,在国外高纯度口服青霉素品种甚至允许免皮试就可服用。受此影响,在国内不少医生也效仿国外,对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分散片等,不再要求病人先做青霉素皮试即开方使用。但是,口服青霉素类药物理论上必须做皮试,故CFDA早已明文规定了“各类口服青霉素类药物的包装、标签和中文说明书以及相关宣传材料不得出现‘服用前免皮试’的字样”,国产口服青霉素类药物说明书在“注意事项”中均标注了“用药前必须进行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者禁用”这一注意事项。药品应当依法遵从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处方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要求“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因此,当患者青霉素皮试阴性时,医生方可开此药;处方医生在处方上注明青霉素皮试为阴性后,药学人员方可配发此方。

  2 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不合理处方

  2.1 处方2

  感冒患者合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和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

  2.2 分析

  感冒属病毒感染性疾病,病程有自限性,予以休息和服用抗感冒药如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治疗,经5~7天即可痊愈。感冒使用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属非适应证用药,属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故应当要求处方医生去除此药后,药学人员方可配方发药。

  3 剂量、用法不正确的不合理处方

  3.1 处方3

  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中年患者,用罗红霉素缓释胶囊口服治疗,一次300mg,一日2次,连服10日。

  3.2 分析

  《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九款规定:“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罗红霉素缓释胶囊成人常规口服剂量为一次300mg,1日1次,疗程7~10天,所以此方罗红霉素缓释胶囊日服剂量偏大,应当要求处方医生改为常规日剂量后,方予配方发药。

  4 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不恰当的不合理处方

  4.1 处方4

  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用替硝唑片纳阴治疗。

  4.2 分析

  普通片剂和阴道栓剂,两者从制剂组分、生产流程、使用途径到释药过程均有显著差异。普通片剂纳阴后,其崩解和释药过于费时,也能起到一点微弱的局部治疗作用,但不可能达到象栓剂纳阴后那样,在体温作用下速融速释,能较快地在给药部位达到有效药浓而发挥药物的局疗作用。故此方应当要求处方医生改开成替硝唑栓纳阴治疗,再予以配发药品。

  5 重复给药的不合理处方

  5.1 处方5

  感冒患者合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和维C银翘片治疗。

  5.2 分析

  重复用药是指一种化学单体的药物,同时或序贯应用,导致作用和剂量的重复[1]。一药多名、复方制剂、中药和化学药的联合应用,在合并使用时,若不注意处方成分则易导致重复用药。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和维C银翘片两药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氯苯那敏两种成分,此两药合用属重复用药,易致其中相同成分的过量或中毒,应当要求处方医生去除其中一药后,方予配发。

  6 有潜在临床意义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的不合理处方

  6.1 处方6

  细菌性腹泻患者合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和蒙脱石散治疗。

  6.2 分析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属于微生态制剂,临床上用于肠道菌群失调的防治,本品溶解或服用时水温均不宜超过40℃;服用本品时应停用其他抗菌药物,以免降低本品药效[2];蒙脱石散能吸附细菌,不可同服。本方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为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地衣芽孢杆菌活菌,与之同服,将使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减效,甚至失效。蒙脱石散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有极强吸附,应避免两种药物同时服用[3]。综上所述,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和蒙脱石散三种药物两两之间同服均有潜在临床意义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可要求处方医生考虑先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和蒙脱石散治疗,并建议患者将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和蒙脱石散两种药物分开服用,即饭前1h服用蒙脱石散,饭后1h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一旦出现肠道菌群紊乱或继发真菌性肠炎而致效果不理想时,应要求患者立即停服抗菌药物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和具有吸附作用的止泻药物蒙脱石散,再给以微生态制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并提醒患者注意服用此药的水温不宜超过40℃。

  综上所述,药学人员加强处方审核分析是提升合理用药水平的关键环节。药学人员通过对处方进行认真仔细的审核分析,可以避免将处方审核分析发现的不合理用药用到患者身上,这无疑是保证患者用药合理和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提升合理用药水平,有赖于医生和药学人员两者专业水平的提升。药学人员对处方的用药疑问,必须及时主动地与处方医生多沟通、多讨教、多协调,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药学人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并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药物治疗和处方分析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专长,更高水平地把好处方审核分析关并做好处方点评与通报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指导和促进医生合理用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大魁,张石革.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22.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63.

  [3]马洪峰,李庆.蒙脱石散对盐酸左氧氟沙星体外吸收的影响[J].中国药师,2004,7(7):538-539.

  朱德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