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013年期间收治的30例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定位实验组,同时选取在普通病房中接受诊治的重症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监控资料和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和研究护理经验,制定相关策略。结果: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好转26例,抢救患者4例,其中3例抢救成功,1例抢救无效死亡。普通病房的重症患者好转19例,抢救患者11例,其中5例抢救成功,6例死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好转率、抢救率以及成功率,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重症病房的患者病情相对特殊,其具有发病快、病情严重以及高死亡率等特点,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抢救措施可以提高重症患者的好转率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有效的护理方式十分重要,可以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呼吸内科;心理护理;环境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极易使患者产生烦躁的情绪和消极心理,而且容易导致患者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进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使病情随时可能出现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治疗,除了有效的抢救手段之外还要包括精心的护理,而且护理方式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而定,需遵循“以患者为本、因人而异”的基本原则。本次研究是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在2010年—2013年期间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30例和普通病房重症患者30例,分别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女性患者12例,男性患者18例,3例患者属于肺癌,7例患者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患者有11例,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有9例。对照组中有女性患者9例,男性患者2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普通病房诊治的重症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要结合病情监测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环境护理等,具体内容如下。

  1.2.1 病情监测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白天容易处于嗜睡的状态,因此护理人员要定时的检测患者的意识情况,如果发现患者有头痛、烦躁、意识模糊以及双手扑打的行为,则要及时的汇报给医生,并辅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2];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控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果患者呼吸出现异常要立刻报告一声,如:呼吸较快则有可能是肺部出现感染,呼吸过慢或者呼吸过快则有可能是呼吸衰竭,呼吸节奏较慢则可能是碱中毒等,还有如果患者出现缺氧的现象,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调节吸氧量,同时做好护理的记录;观察患者咳嗽和吐痰情况,如果患者出现频繁的咳嗽并且痰不宜咳出,则患者的病情可能有所缓解,如果患者咳出的痰液呈现粉红色则有可能是急性水肿;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有低血压或者神经系统紊乱的倾向,则要增加对患者的巡视次数。

  1.2.2 药物治疗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用药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患者个体体能和病情程度存在差异来确定用药类型和用药规律,尤其是在使用氨茶碱时要严格控制药物的用量,以免患者出现血浓度过量出现中毒的现象,在对患者使用受体兴奋剂类药物时,尽量选择雾化剂,对于老年重症冠心病患者用药前要行心率和心律检查,而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时候则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多数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用药均采用静脉注射和雾化吸入的方式,同时为了能够将药物安全的输入患者的体内,要建立两条静脉路线,一方面可以输入普通药物同时也可以输入特效药物。

  1.2.3 机械通气护理

  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要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并辅助合适的吸氧量,在清理的过程中尽量保持较轻的动作,并且保持连贯、稳定、和精准,要避免伤及患者的呼吸黏膜,可以帮助患者定期做翻身动作,帮其轻轻拍打后背,促进痰液流出,进而保持呼吸顺畅[3]。其次要保持患者呼吸道湿润,可以让患者吸入适量经过湿化处理的气体,此方法有助于净化患者的气道,并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机率。再次,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均有呼吸机全天监控,因此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呼吸机上的何种参数,检查设置的参数是否符合患者的实景病情,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是否与呼吸机处于同步状态,如果患者出现了烦躁的情绪并与呼吸机出现抵抗的现象,护理人员要及时查找原因,排除隐患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2.4 心理护理

  一旦患者对治疗措施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就无法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护理人员要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并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勇气,并且要对患者的家属做好心理工作,向患者家属全面解释病症的原因,要向家属介绍当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手术较高的成功率,并告知患者家属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打下基础。

  1.2.5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可以食用高热量和高纤维的食物,要保证饮食的类型易消化,可以是牛奶或者小米粥等一类的流食,针对老年患者来说可以适当的进行葡萄糖静脉滴注,以此来保证患者的体能需求。

  1.3 评判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好转率,抢救率、抢救成功率以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做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率的采用X2检验,P<0.05视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的临床护理之后,实验组30例重症患者好转26例,好转率为86.67%,抢救患者4例,其中3例抢救成功,1例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3.33%。对照组重症患者好转19例,好转率为63.33%,抢救患者11例,其中5例抢救成功,6例死亡,死亡率为20.00%,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好转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护理人员通过热情和谐的语言、认真负责的态度、诚恳的服务以及娴熟的护理技术,是重症患者从心理上感受到了一种温暖和希望,消除了悲观的情绪,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了自身的痛苦,进而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本次开展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方法研究,实验组患者的好转率到达了86.67%,而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下的好转率为63.34%,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最后的好转率和死亡率,可以得出,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通过与患者积极沟通和交流,消除患者的烦躁与消极情绪,指导患者合理进食,不仅可以促进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好转,而且也可以减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对降低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也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叶庆云.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260):42-45.

  [2]孔彬,冯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334-445.

  [3]张艳玲.论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191-192.

  李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