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探讨

  【摘要】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过去的传统的护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人性化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人性化服务可以帮助服务机构赢得市场,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因此,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好护医患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护理;临床;医患关系

  人类进入21世纪,人们更加关注身心的健康。护理群体所展示的风貌、道德,将进一步医展示院的形象,赢得社会效益,获取医护士疗市场。护士不但要有专业理论还要有人文学科知识。除了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学习心理学、法学、美学、伦理学以及预防、保健知识。护士不再只是被动而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要融入人性化的护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健康。护理工作者需要进行换位思考,作为一名患者所产生的一系列需求,真正做到换位思考,把自己置身于病人的角度,才能为病人提供真正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1 人性化护理服务

  人性化护理是由美国人华生(Watson)首先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所谓“人性照护”即护士必须有人性科学的认知,给予病人人性化照护。人性化护理是要求护士首先关心病人、尊重病人、方便病人。即要关心病人生命和健康,要尊重病人人格和尊严,要关注病人权力和要求。这样护患之间才能建立起人性化的服务氛围,护士的自身价值才能得到体现,病人的心理压力才能得到释放,身体才能早日康复。医院可以聘请部分病人做护理质量监督员,定期召开“护患沟通联谊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和建议,并根据患者的需求不断改进护理工作。将人文关怀、人文护理及满足病人要求并争取超越病人期望的理念融入护理工作中。

  2 构建人性化护理

  2.1 良好的住院环境是人性化护理的基础条件

  例如:病房温馨、惬意的住院环境,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心理紧张感,有助于调节其心理状态,使患者保持宽松、健康的心理,利于患者的康复。如可以改变病房的色调,在病房的窗户上挂粉色的窗帘,墙壁涂成淡蓝色,给病房增添一份温暖又愉悦的感觉;在病房内提供电视、电话、宽带接口等,放轻松的音乐,每个病房免费提供一些常用的小物件等;提供家庭化套房,允许家属能够参与护理当中,使患者可以充分感受到亲情服务的力量支持;此外,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之下,还可以适时适度的打破常规,进行灵活处理,如在患者未醒或者不想起床的情况下,护理人员也可以暂时不整理床铺,避免吵醒患者,通过小事来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这既保证了护理质量,也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可以获得充足的休息。使患者在陌生的医疗环境中获取安全感、归属感和舒适感,让患者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为患者处于最佳的分娩状态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氛围。

  2.2 积极倡导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优质服务氛围,营造充满爱心的服务氛围。医院文化建设包含各个方面。主要包含制度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道德文化及环境文化几大方面。创建护理制度文化,倡导团队精神,制定了一套人文管理的机制,成立护理小组,推行医德医风建设,充分重视尊重病人的各种权力,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建造幽雅安静,追求人与文化的和谐发展,展示人性关爱的踪迹,创建一个家居式环境,营造优质服务氛围,奉献一片爱心。

  2.3 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

  注重知识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护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是开展和深化人性化护理工作的基础。现代护理学朝着专科护士向全科护士方向发展,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不仅是护理队伍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护理人员自身成长提高的重要捷径。护理人员必须不断获得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进展的新信息,不断学习新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继续教育的方式多样化,针对护理人员结构及特点,采取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分层继续教育。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护理继续教育,外出短期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先进经验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队伍水平的快捷途径。

  2.4 加强沟通交流是搞好护理工作的通道

  人性化护理最重要的是人文关怀的服务。人文关怀需要的是关怀以及双方情感的沟通与交流。首先要求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要使用规范化的语言,尤其注意不要对患者使用床号称呼。文明语言不仅体现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还让患者切身感觉到被尊重,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心理状态,拉近医患间的距离。如对第一次见面的患者,首先要做自我介绍,说明自己为患者提供何种服务;然后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注意保持合适的距离,在提问时注意力要集中,尽可能地及时地获取到真实信息,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明确交流的目的,选用适宜的交流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干扰,确定谈话的主题;患者就诊入院后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并将医院的基本情况介绍给患者,在交流中语气要温和,态度要和蔼,同时医护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同情心,要体现出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使患者从内心中感到真诚与温暖;需要听众更需要交流,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多多聆听患者的心声,让患者对护理人员充满足够的信任和好感,在交流沟通中要耐心地对其疑问进行解答,这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还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

  2.5 加强护理心理学

  通过对病人心理状况的调查,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从病人入院到出院,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实施入院教育,术前解释、术后护理、康复训练、出院指导等整体护理程序时,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状况,将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体护理过程中,使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不断对自身内在的、外在的各个方面进行历练和培养,“以病人为中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自始至终贯穿在我们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中,从点滴做起。为此,护士应该为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这一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推行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边金芳.妇产科护理的人性化管理[J].中外医疗,2009,(21).

  [2]郑凤香.妇产科人性化护理实践与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0).

  [3]杜小梅.产科护理的人性化管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4).

  [4]孙燕.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9).

  [5]万小玲.人性化护理对临床孕妇应用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0).

  [6]琚金梅,唐会枚,刘华莉,王芬.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05).

  吴艳 邬幼萍 韩倩 张莉 施金凤 吴熙 姜丽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