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摘要】临床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糖尿患者容易患肺结核,而肺结核加重机体代谢紊乱,使糖尿病症状加重[1]。肺结核、糖尿病均为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结核病患病率比普通人群的结核病患病率高4-8倍[2]。本文通过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的5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护理

  1 资料

  临床资料: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我院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49.5岁,经胰岛素降糖药治疗,经过6个月联合、规律、全程抗结核治疗。

  2 结果

  治疗后有37例痰菌阴转,占74%,好转11例,占为22%,2例因并发症死亡,占为4%。出院后坚持随访、健康教育后,45例患者掌握健康行为方式,占90%。

  3 护理及健康教育

  3.1 做好基础护理

  为患者安排好温馨舒适的病房,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每日通风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min,定期用食醋熏蒸或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空气消毒。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日常用物及地面。经常在日光下暴晒衣物、被褥。单独使用餐具,定期进行煮沸消毒等。保持床单位、皮肤、衣物等清洁,定时为危重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除,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2 心理护理

  糖尿病不能根治是终身性疾病,需要经过长期治疗,而同时患上肺结核传染性疾病,患者患病后出现发热、盗汗、疲倦无力等全身症状,体质虚弱,精神萎靡,感到无力应对工作和生活,继而出现恐惧、悲观、心烦及失眠等心理应激反应。患者往往会产生自卑、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不良的心理和生活态度对身体的康复和机体免疫力功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情绪已成为躯体致病的主要原因,而躯体病症又会加重情绪反应,形成恶性循环。及早有效地心理干预,不仅可以调节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还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主动接待患者及家属,微笑服务,礼貌交谈,及时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解除心理障碍,放松心情,敞开心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计划的逐步向患者介绍有关结核病、糖尿病的知识,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规律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3.3 饮食护理

  一般患者比通常需要热量增加10%左右,既要有效控制血糖,又要适当增加营养,保证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钙物质供应,以利于结核病康复。按高纤维、中蛋白、中脂肪饮食,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可以放宽糖的摄入比例,一般糖50%~60%,清淡易消化,注意饭菜的色香味,增加患者的食欲。鼓励病人戒烟戒酒,多饮水。

  3.4 运动与休息指导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禁忌空腹运动,以免引起低血糖。监测运动前后血糖变化。运动一般选择在进餐后约1h进行,以小运动量、短时间为宜,运动时间一般30min,选择散步等有氧运动,循序渐进。患者原则上应充分休息,活动易不劳累为宜,因劳累可使肺结核病情加重或反复。

  3.5 药物指导

  抗结核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长期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有无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注意服用利福平可有无肝功能损害,服用链霉素有无耳鸣、耳聋、眩晕,服用乙胺丁醇有无球后视神经炎等,并及时对症处理。

  3.6 预防感染

  感染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致命因素,导致病情恶化。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注意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发生感染。发生急性感染后要及时就医,观察体温变化,及早、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必要时用胰岛素泵治疗。加强对患者结核病知识的宣教,指导患者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遮住口鼻,不能随地吐痰,将痰吐至痰盂或吐到纸巾包裹。不要随意窜病房,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3.7 病情观察及处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观察有无咯血、窒息、气胸、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止血药,及时纠正低血糖。

  3.8 健康教育

  内容包括患者是否按要求合理用药,是否按时监测血糖,是否合理饮食与运动,对出现的不良情绪是否会自我调整,做好家庭的消毒隔离工作,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或电话咨询。

  4 讨论

  通过加强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掌握健康行为方式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花费。

  参考文献

  [1]车素荣.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观察及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10-211.

  [2]杨晓春.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与单纯灶肺结核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4):434-435.

  [3]常国华.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477-1478.

  张菁霞 陶馨 李艳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