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临床综合征。脑卒中可导致偏瘫,不但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脑卒中的致残率为86.5%[1],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达到了43.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康复学科的发展,尤其是早期康复训练的介入大大改善了这种状况,显著降低了致残率。因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及个体化的康复训练,可降低致残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1 资料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我院VIP病区的54名脑卒中患者。均经MRI或CT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均有肢体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男性36名,女性18名,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3.5岁,平均住院日12天,54名患者经过规范、系统、个体化的训练,未出现患肢挛缩、僵硬的现象,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2 方法

  54名患者均为普通病房患者,患者入院后,根据每位患者病情,由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康复治疗师共同制定肢体功能康复计划,主管护士协助康复治疗师对及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同时向家属示范并指导。

  2 护理干预

  2.1 早期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应早期进行,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48h后不再恶化,即可进行康复。脑卒中的早期康复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早期活动,主要包括下床、坐下、站立和行走。

  (1)保持良好的体位使肢体处于功能位。进行康复体位摆放和适量的关节运动,良肢位的摆放贯穿在脑卒中早期肢体康复的全过程。对今后的肢体康复,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残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进行肢体活动。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48小时内无加重时,可开始肢体按摩和被动运动,以防止上下肢关节挛缩、肌肉萎缩。96小时-124小时后,如果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无加重时,应鼓励病人做各种主动运动,以主动活动为主,同时结合被动活动和被动按摩。包括肩、肘、指、髋、膝等关节的屈曲伸展活动。原则上是上肢多锻炼伸肌,下肢多锻炼屈肌,先做大关节,后做小关节,由健侧到患侧,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训练时间与次数以患者能耐受、不感觉累为度。不固定时间与次数。

  (3)对偏瘫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和按摩。一般可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在第48-72小时开始进行。先做健侧,再做患侧。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包括肩、肘、腕、指关节、髋、膝、踝关节与足趾关节等,手法应轻柔、缓慢、适度,进行整个关节全范围的、无痛的活动,每个动作重复1—2分钟为宜。对伴有疼痛的关节,训练前可行热敷等物理疗法。

  (4)心理护理。首先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讲解脑卒中相关知识,如其病因、治疗、早期护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消除患者恐惧、悲观、消极情绪,利于宣传册、图像、录像及同病区患者配合好、恢复快的进行现身说法,增强康复信心。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患者对肢体的任何感知功能的微小改变。

  2.2 恢复期康复护理

  进行患侧肢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改善患肢的预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1)翻身训练。翻身时患者Bobath握手,做双手交叉活动及双手对称活动。注意双上肢和躯干一起翻向对侧,并鼓励做仰卧位时向左右两侧的重心转移。

  (2)坐起训练。床上或轮椅上坐位时,躯干伸直,患侧肘关节伸直放于胸前桌上或手扶轮椅上,保持髋关节及膝关节90°。

  (3)进食训练。主张坐位下进行,细心观察有无呛咳现象。进食时偏瘫侧上肢应以外展位平放在餐桌上,掌心向上,用患手持碗配合,健手持筷,并逐步过渡到患手持勺子进餐。

  (4)洗漱训练。洗漱时先用健手洗脸、刷牙,再锻炼患手。或者洗脸时毛巾搭在患手,再用健手托住患手擦脸;将偏瘫侧上肢伸直位支撑于某物件的表面或由他人托住并伸直偏瘫侧上肢。

  (5)穿脱衣服训练。原则为先穿患侧肢体.后穿健侧肢体;先脱健侧肢体,后脱患侧肢体。

  (6)转移训练。在下床、如厕转换体位等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坠床、跌倒发生。评估在床和轮椅间相互移动的能力,关键指导并辅助患者用健侧肢体抓牢站稳。

  (7)步行训练。在早期步行训练中尽量不要使用拐杖,以免造成患侧下肢不能负重的习惯,影响最终的步态。步行时缓缓向前,按照正常的步行动作行走。

  (8)上下楼梯训练。应健足先上.患足先下.护理人员在患侧给予协助。

  (9)家务活动。训练中注意用健手带动患手共同完成。

  3 讨论

  早期患者进行静态、被动的体位治疗,无论是对出血型还是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均是安全的,针对患者越早进行科学、合理功能训练,后期的恢复效果就越好。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康复是连续进行,实施肢体功能康复前,护理人员应与康复治疗师做好患者肢体功能及全身情况的评估,制定方案,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为患者制定、实施个体化系统的方案。重视心理康复,患者是肢体功能康复的主体,而肢体功能康复是一个漫长连续的过程,效果的显现可出现波浪形改变,因此患者及家属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石凤英.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98.

  王娟 张欣 季惠兰 马风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