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护士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

  【摘要】目的:加强医院供应室的管理,减少护士工作中的风险,做好自我安全防护。方法: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定期培训供应室知识,提高自我风险意识,学会避免工作中的危险,做好防护工作。结果: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掌握相关的防护措施,降低了护士在供应室工作中的危险性。结论: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维护身心健康。

  【关键词】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供应室是由于社会需求,医院的飞速发展而成立的一个独立的科室,供应室在不为人知的背后,默默地为做着自己的贡献。现将供应室护士工作中的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及防护措施总结如下。

  1 职业危险因素

  1.1 生物性因素

  即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感染机会,感染是常见而又严重的一种威胁,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主要发生在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环节,被污染的穿刺针,手术器械及沾有血液、体液的器具,穿透工作人员皮肤黏膜而感染上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病毒等经血液传播性疾病。

  1.2 化学性因素

  供应室在进行消毒灭菌过程中,需使用多种化学性液体、气体、如果使用不慎,可造成皮肤过敏损害及毒性反应[3]。对不宜使用一般灭菌的物品均可用环氯乙烷消毒和灭菌。但环氯乙烷易燃,易爆,且对人体有毒。它可以刺激到人的眼睛,呼吸道,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皮肤也可引起皮炎和水泡。早期怀孕的护理人员经常接触,可导致流产,严重可危及生命。

  1.3 物理性因素

  在高压蒸气灭菌、干热灭菌、煮沸及蒸馏水制作过程中,均可由于高温高压,蒸气的意外引起烧伤、烫伤及爆炸等。在搬运货物、装卸、推车过程中,因姿势不正确或负荷超重会引起身体扭伤、拉伤等。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被针、刀片、剪刀锐利器械刺破皮肤。紫外线消毒时,直接照射导致眼睛灼伤、皮肤过敏性皮炎。在操作过程中,各类患者的体液及污染物品的接触后洗手不正确、不彻底,都可引起自身感染。回收室各种污染物品、包布、巾类、翻动、造成粉尘飞扬,冲洗时形成气雾胶颗粒,这些均可使病原菌散播在空气中,处置不当,可引起过敏及多种感染。

  2 防护措施

  2.1 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措施

  供应室污染物品回收清洗过程直接接触及未经处理的污染医疗器械细菌繁多、锐器多,稍有不慎,即会刺破皮肤造成自身感染,所以回收人员培训上岗,严格要求,要穿好防护用品,戴手套操作,清洗环节严防针刺,动作要轻、慢。进行高压冲洗时,水压不可过大,以免引起穿刺针飞溅发生刺伤,对所有用过的针、刀片等锐利器械应使用血管钳取下至利器盒中。不慎被刺伤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流动的水清洗,用碘酒,酒精严格消毒包扎伤口,进行血清学检查,并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同时报告院内感染管理科,并做相应感染的定期追踪观察。

  2.2 使用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措施

  定期培训并掌握常用化学毒剂的性质、配制方法、毒性及注意事项,应戴口罩,乳胶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注意运用正确的配置方法,特别是配置过氧乙酸时,切不能把水倒入酸中,以防液体飞溅烧伤,应将称量好的酸缓缓倒入水中。配制和使用过程要小心谨慎,防止漏溅。环氧乙烷灭菌室要通风良好,储存瓶口妥善保管,搬动时要轻拿轻放,必须盖严储存于环境温度低于40℃无光照、无震动的地方。经常检查灭菌柜有无漏气,严格操作规程,防止烧伤和爆炸事故。

  2.3 预防物理性因素的损害

  (1)防止烫伤高压蒸汽灭菌时,物品需冷却10min后放置上架,干热灭菌取物品时,须待炉门温度降至40℃才可开门取物。灭菌前,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并检查水、电、汽及机器的性能情况,防止灭菌容器故障或操作不当而引起爆炸事故,致操作人员灼、烫伤发生。

  (2)在进行体力操作前,负重时切忌急剧转身,要利用双脚避免任何挪腰动作。应先做初步的风险评估,应尽量避免有危险的体力操作。

  (3)预防机械性损伤。戴手套,垫纱布掰玻璃安瓿并处理破碎玻璃,注意皮肤黏膜的保护,防止天然屏障的破坏,应减少直接接触刺激性溶液及锐利器具的机会。

  (4)注意手卫生。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用肥皂水充分执行六部洗手法洗手,及快速手消毒液搓擦洗手。

  (5)空气污染的防护,戴口罩外,各区域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有条件时可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室内定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d、0.5h/次。定期监测消毒灯管强度,低于70μw/cm2立即更换,75%酒精棉球拭灯管表面保持清洁、无污物。每周末用0.5%过氧乙酸封闭熏蒸一次,每月定期做空气培养,出现细菌超标及时清洁消毒后复测。

  (6)减轻噪音,做到各种机器定期的保养与维修,保持性能良好,地面保持干燥,防止漏电,避免电击伤害。

  总之,通过提高自我风险、防护意识,掌握并运用相关的防护措施,促进供应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周惠平.中心供应室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384-385.

  李娜 马晓玲 刘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