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工仪表与测量》创新教学

  摘要: 《电工仪表与测量》是电工电子、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际工作联系较为密切的专业技术课。电能在生产、远程传输、变配电分配调度、以及实际消耗过程中,必须通过各种电工仪器仪表对供电电能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特性参数进行在线检测,才能确保供配电系统中用电设备安全稳定、节能经济的高效运行。本文分析了《电工仪表与测量》创新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电工仪表与测量 创新教学 教学方法

  一、电测仪表在工农业中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在日常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已较为成熟。工农业生产逐步向大规模、高参数、密集化产业发展,对电工测量仪器仪表的功能、性能、测量速度、准确度,以及使用便捷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工程中除了大量使用数字仪器仪表外,智能在线监测仪器、总线控制仪器、虚拟仪器等也在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即现代电力工业其测量仪器仪表也由传统的感应式静态测量向具有集成化、网络化、智能自动化、多功能化等动态测量方向迅速发展。但是无论测量技术手段如何先进,其依然是在常规测量原理、测量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常规的电工测量仪表的基本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技术要点后,才能更好的掌握工程实际应用中的智能数字化测量系统。

  二、《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1.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

  目前, 《电工仪表与测量》课本大多介绍传统的电工测量仪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仪表使用技术要点等电工测量知识,相反地对于工程中使用较为普遍和成熟的数字电工测量技术部分内容介绍较少。随着微电子、计算机、通信、总线等技术在工程实际测量领域占据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实际生产中测量仪器仪表结构、功能、性能等均在日益变化,常规教材中所选取教学的仪器仪表往往已非常落后,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与社会生产需求的电工测量技术人才技能培训相匹配。

  2.学生自身理论与实践结合意识不强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基础等,让学生将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有效掌握,并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是《电工仪表与测量》专业技术课程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加上课本中知识内容与工程实际应用间存在很大滞后,缺乏新颖性,很多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或提问,反应较为冷淡,甚至沉默不语,课程学习交流氛围较为沉闷,缺乏积极主动性。另外,由于课本内容滞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用工程实际使用案例来支撑,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工程实践使用相结合消化吸收,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和课程知识的价值所在,难以达到课程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师教学方法缺乏革新性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但是由于《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应用需求技能知识间存在很大差异,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热情大大降低。同时教师为了应付教学,往往采取只顾完成教学任务等极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就会大大恶化师生友谊关系,课堂教学师生间缺乏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来应付课程中的作业和后期考试,这样的教学效果必定非常低。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积极探讨社会中实际使用的电工测量仪表与教材中介绍的测量仪表间的关系,其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革新性,从而造成讲课内容空洞、与实际使用严重脱节等问题出现,大大降低了课程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工农业生产领域对学校电工测量技术人才技能培训需求。

  三、任务驱动法在《电工仪表与测量》创新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驱动法简介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革新方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为目标,以完成课程教学中的某个具体知识为线索,通过“任务驱动,强化实践”,将所需教授的知识内容通过巧妙的任务布设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分析、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等步骤,来完成相应课程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学习。

  2.《电工仪表与测量》教学内容中的任务驱动表现

  如“万用表使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备课可以通过归纳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汇总。具体“任务”驱动问题可以设置为:①测电阻过程中,万用表红表笔和黑表笔分别与什么极性孔相连?为什么?以及连错会产生的后果;②测量电流和电压参数时,仪表与被测对象是采用并联还是串联连接方式?测量原理?如何选择量测?应该在万能表上哪条刻度线读取准确数据?等。将所教学的知识内容归纳总结,以“任务”形式在课程教学前给出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起兴趣和解答“任务”的目标,由被动式学习模式变为主动式学习模式。同时,教学过程结合测量工作原理,让学生在“任务”目标解答过程中,充分领会和掌握相应的知识要点。在老师抛砖引玉的指引下,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问、“任务”自己解决、知识自己归纳总结,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创新总结等能力。

  3.任务驱动法实施后所取得的效果分析

  《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对教师而言,现代电工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学生熟悉掌握所有高层技术,而只要将有关电工测量仪器仪表的最新科技、产品、以及测量技术要点,结合课程中的常规测量技能水平介绍给学生。教师到工矿企业现场学习相关测量先进仪器仪表,从而提高技能水平,丰富老师个人的知识水平,使其教授的课程知识能够与社会技能操作需求相匹配。学生到企业生产现场实际体验,认识到所学课程知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可以提高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务驱动可以从任务完成目标等方面激活学生的个人动手和相互协作思维,在好奇心和任务完成目标价值观、自豪感等驱使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潜力和相互协作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翠萍.《电工仪表与测量》兴趣激发与教学方法新探[J].科技信息.2009(08)

  [2]盛莉.谈电工仪表的发展及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08)

  文/陈晓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