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推进,我们高兴地看到转变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更新学习方式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出现了急于求成,刻意追求形势上的雷同的一些误区,从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这样会贻误学生,甚至给整个教育事业造成损失。现笔者语文课堂中出现的误区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 误区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学方式的改变,现代教学手段的引进,语文课堂上老师笑了,学生快乐了,气氛活跃了;然而,在这大量视听的冲击下,在所谓合作学习的掩盖下,一些语文课堂却走进了偏重技巧却轻智慧,偏重单调对话却轻高效互动交流,偏重大量使用课件却轻学生内心体验,偏重形式的五彩纷呈却轻内容的厚重真实等误区。

  一、语文课堂上的智慧演变成了教师忽悠学生的“技巧”

  曾经听一位教师讲鲁迅先生的《社戏》,为了让学生记住鲁迅先生的生平,教师说:“我的电话号码是13990810925,后七位与先生生日一样,大家若需要帮助希望就与我联系,我愿像先生一样,做年轻人的朋友。”可课后就有学生说老师骗他,原因是他拨打那个号码,却拨到别人那里去了。其实这位教师课上得很不错,然而,就因为这一次“智慧”,让这堂课打了折扣。这是小事,但这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学生需要知识,教师想些技巧,这是对的,但我们不能以诚信为代价,不能以教师的形象为代价,学生的认真是可贵的品质,却让我们“意外”受伤,我们应当思考和反思了。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语文学习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旅途,它带着生活的体验,生命的烙印,涌动着生命的激情,而在这旅途中我们教师是他们重要的旅伴,教师的言行在影响着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课堂上你说了一句假话,那么学生就要删掉你的大量真话,交往中你言行不一致就会影响学生对社会人生的信心。真实应成为语文课堂的前提,真诚应成为师生交往的基础。

  二、语文课堂互动过程演变成了单调、生硬的对话流程

  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有的老师对此曲解:认为对话就是互动,在设计对话时不考虑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提问需进一步改进;不思考怎样在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进行的适时启发,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门扉;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所思所见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对话设计单调、乏味,学生回答就会信马由缰,甚至说粗话不但不纠正还予以夸奖,美其名曰是发展个性。

  三、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演变成只有“合坐”的形式

  走进课堂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子。但是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少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从表面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从实际效果看,由于辩论内容选择不当,辩论时机把握也不够合理,最终热热闹闹一场空。这其实只是“合坐”而没有“合作”。

  四、语文课堂变成了多媒体、课件横飞的天下

  一些语文课堂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语文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机械化操作过程:大量的字词教学,大量的作者简介、大量的问题罗列和答案提示……一些公开课还把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评分的一项重要标准。这样,课件展示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很有可能学生自己阅读的空间就被挤占了,自由思维的空间就被压缩了,自我体验的空间就被剥夺了,学生还是要被拉到教师的答案上来,这是不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要讲清文章的思想内涵,必须讲清文章的文字,讲清句段,学生对文字句段理解得越深、越透、越准,思想感情就激发得越充分,理解能力就会越强,但如果我们只抱着这一原则不放,认为这是重中之重,是学生的根本,又不变通看问题,一篇优美的文章就会被我们人为的肢解成几块,岂不是不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而走入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五、语文课堂演变成了拓展作品进行思想教育的的机械工厂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所涉及的思想教育内容包罗万象:有使学生认识祖国江山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有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的;有使学生认识旧社会腐朽黑暗的;有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和历代仁人志士在改造社会征服自然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等等,方方面面,无所不有。致使一些教师认为:既然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要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字、词、句、篇自然而然地就会清楚,因而表现为教师课课都抓思想的熏陶,不惜动用大量多媒体课件进行升华。课堂教学变成了只有整体没有了局部,只有感动而没有了欣赏。

  六、语文课堂演变成音乐课、美术课的训练场馆

  美术、音乐是视听艺术,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艺术地加以利用,为语文课堂服务,可以收到智美结合、相得益彰的效果。问题是我们有的语文课大有画画上瘾,歌声不断的趋势。画画环节过去了很久学生还在为画得优劣纠结;歌声停止了很久,学生还在摇头晃脑地哼唱。这当中有教师课堂调控不力的问题,但更有为了课堂的热闹或感情的升华而滥用的原因。要知道语文课要上得生动优美,语文课堂的人文美是最重要的,这远远不是美术、音乐课所能承担的。那字里行间的美来自于语言,来自于对作者心灵的挖掘,来自于对作者那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感悟的共鸣。

  课改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施教方法去驾驭课堂教学。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既教书又育人。如果偏离这个轨道,我们的教育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走出这个误区,而步入另一个误区。

  参考文献

  [1]《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郭初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

  [2]《新教师: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雷振海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王吉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